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肾动脉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肾动脉支架进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1,3,6及12个月定期复查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治疗,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14)岁,术前肾血清肌酐水平为(151.58±11.86)umol/L,术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为(149.96±16.39)umol/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术后3,6及12个月肌酐分别为〔(140.38±27.07)umol/L,P=0.02〕,〔(137.15±30.73)umol/L,P=0.005〕,〔(135.38±33.37)umol/L,P=0.005〕,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RAS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腔内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记录手术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肾功能、血压以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高血压获益率和肾功能获益率为86.7%、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63.3%)(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无再狭窄发生,对照组有7例(23.3%)出现再狭窄。结论腔内治疗冠心病合并RAS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术后无再狭窄发生,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腔内激光灼闭术(EVLA)组52例、透光旋切术(TIPP)组46例、EVLA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EVLA+SEPS)组49例和TIPP+SEPS组54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残留静脉曲张、皮下硬结、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瘀斑、伤口血肿、皮肤麻木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VLA组比较,TIPP组患者残留静脉曲张、浅静脉炎、下肢肿胀和瘀斑发生率降低(P<0.05);皮下硬结、伤口血肿、隐神经损伤和皮肤麻木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VLA组和TIPP组比较,EVLA+SEPS组和TIPP+SEPS组残留静脉曲张和浅静脉炎发生率下降(P<0.05)。与EVLA组比较,TIPP组、EVLA+SEPS组和TIPP+SEPS组术后3个月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TIPP组、EVLA+SEPS组和TIPP+SEPS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EVLA联合SEPS和TIPP联合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优于单独EVLA和TIPP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曲张静脉切除彻底、溃疡愈合快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成功率100%。术后即刻下腔静脉造影显示滤器内均通畅,无明显血栓脱落影像;患者导管溶栓术治疗时间2~7d;住院时间为7~15d;6例牙龈出血、4例皮下瘀青,2例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经压迫后止血,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治疗后的通畅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通畅改善度为(55±4)%。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手术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SV)有效措施,传统交通支静脉结扎术虽疗效肯定,但创伤较大,并发症多,且术后复发率高,增加二次治疗风险。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EPS)、激光闭合术(EVLT)为新型的治疗手术,各具优势,本研究探讨EVLT与SEPS联合治疗GSV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GSV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取SEPS+EVLT,对照组采取传统交通支静脉结扎术+EVLT。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创伤定量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术前两组间一般资料、术前创伤定量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下肢瘀斑面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24、72 h血清丙二醛、一氧化氮、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研究组精神心理、体能、社会活动、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6% vs. 20.51%,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56% vs. 26.47%,P<0.05)。结论 SEPS联合EVLT治疗GSV,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提高生活质量等优势,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血浆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清除血浆LDL-C主要通过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介导的内吞过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LDLR及LDLR配体(apolipoprotein B,ApoB100)的基因突变所致。2003年5月,Abifadel等发现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腔内治疗高龄肾动脉狭窄对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采用腔内治疗的高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收集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随访1年以后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价手术对高龄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83例患者随访血肌酐水平(88.53±34.24μmol/L)明显低于基线肌酐水平(93.45±24.52μmol/L)(配对t值=3.3778,P=0.0011),而且随访尿素氮水平(5.47±1.41mmol/L)也明显低于基线水平(5.99±1.21mmol/L)(配对t值=3.5619,P=0.0006)。结论对于高龄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腔内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肾功能不全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临床高龄肾动脉狭窄患者,仍推荐采用腔内治疗的方法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莪术醇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别加入12.5、25、50、100 mg/L莪术醇培养液,对照组加入10 ml/L无水乙醇培养液,分别孵育24 h和48 h,采用MTT法分析增殖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莪术醇处理BGC823细胞48 h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分布;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100 mg/L莪术醇孵育BGC823细胞48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cl-2、Bax和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莪术醇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并且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BGC823细胞,均使处于G0/G1期的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随莪术醇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100 mg/L莪术醇孵育BGC823细胞48 h后,Caspase-3、Bax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Survivin、Bcl-2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莪术醇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与增强Caspase-3的活性,上调Caspase-3、Bax表达,下调Survivin、Bcl-2表达及降低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水解酶,属于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EH)中的一类,最早在1972年报道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属于α/β-水解酶折叠家族[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体癌切除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8年4月157例行胃体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04例(全胃组),行远端胃次全切除术53例(远端胃组),对比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析胃体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7.6%,其中全胃组、远端胃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0%、64.2%,全胃组明显低于远端胃组(χ2=10.635,P=0.001);为消除两组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将TNM分期分层对比的结果显示,低TNM分期患者中,远端胃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胃组(P<0.05),而高TNM分期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HR=1.270,95% CI=1.093~2.344)、肿瘤分化程度(HR=1.764,95% CI=1.372~2.746)是胃体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而切除范围(HR=0.547,95% CI=0.320~1.076)不是胃体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范围并非胃体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保证根治性的前提下远端胃次全切除术是更为适宜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