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ADC值在不同强化形态及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3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的强化形态及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非肿块样强化组(G1)、最大径≤2.0 cm的肿块样强化组(G2a)、最大径>2.0 cm的肿块样强化组(G2b).采用单激发EPI序列,3个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800、1000 s/mm2.两样本比较t检验分析各组内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不同阈值下,ADC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并与形态学评价相结合,确定合适的b值和阈值.结果 G1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13±0.23)×10-3和(1.28±0.27)×10-3mm2/s,t=1.636,P=0.112;b=10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 05±0.20)×10-3和(1.20±0.23)×10-3mm2/s,t=1.720,P=0.109];G2a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15)×10-3和(1.37±0.37)×10-3mm2/s,t=4.803,P=0.000;b=10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14)×10-3和(1.30±0.34)×10-3mm2/s,t=5.235,P=0.000];G2b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4)×10-3和(1.40±0.39)×10-3mm2/s,t=4.227,P=0.000;b=1000 mm2/s时,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3±0.14)×10-3和(1.35±0.36)×10-3mm2/s,t=4.329,P=0.000].b选取800或1000 s/mm2时,ADC值在肿块样强化组中的诊断效能相同(x2=0.36,P=0.5460).当b值取1000 s/mm2,阈值取1.25×10-3s/mm2时,ADC值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7%和97.1%.结论 ADC值对于肿块样强化的乳腺病灶具有诊断价值,但不适用于非肿块样强化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小病灶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2D二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2DDCE MRI)检查和仅2D DCE MRI方法 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肝细胞肝癌(HCC)小病灶的检出敏感性,评价DWI对肝癌小病灶检出的价值.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4例患者共74个HCC病灶(≤3cm)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一次同时进行DWI和常规T1>WI、T2WI和2D DCE MRI,DWI成像采用mSENSE-DWI(SE-EPI)序列和b值500 s/mm2,在15~17 s内完成20~24层扫描;两位有10年腹部MRI阅片资历的医生独立随机分析仅2D DCE MRI检查图像和联合DWI/2D DCE MRI的图像,两种阅片方式对肝癌小病灶和微小肝癌(≤1 cm micro-HCC)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并统计病灶的检出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对所有≤3 cm小病灶和≤1 cm MHCC病灶,两位阅片者ROC曲线下平均面积联合DWI的方法 (0.948,0.860)均高于仅2D DCE MRI(0.86,0.6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3 cm小病灶和≤1 cmMHCC病灶,联合DWI的方法 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均高于仅2D DCE MRI方法 (P<0.05).对于MHCC病灶,联合DWI方法 和仅用2DDCE MRI敏感性分别为95.8%~96.0%,62.5%~68.0%;对MHCC病灶,联合DWI的方法 的阳性预测值(95.8%~96.0%)要高于仅2D DCE MRI(94.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肝癌小病灶,联合DWI方法 和仅2D DCE MRI方法 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6%~98.7%,95.5%~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2D DCE基础上,应用屏气DWI有助于提高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癌小病灶检出的敏感性,而且可以补充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细胞癌在MR DWI上的表现特征.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间,有MR检查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和小肝癌患者资料,共有24例26个FNH病灶和36例39个小肝癌病灶.行b值=500 s/mm2DWI和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DWI的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对病灶的ADC值,病灶对周围肝实质ADC值比进行测量.对两组病灶信号特点分布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病灶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用ROC曲线评价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对两种病灶的鉴别价值.结果 多数(23/26)FNH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多数(25/39)HCC病灶表现为高信号,两者信号特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NH病灶的平均ADC值、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分别为(1.76±0.62)×10-3mm2/s和1.06±0.18,均高于HCC的平均值(1.26±0.46)×10-3mm2/s(P=0.001)和0.79±0.12(P=0.000).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9±0.05和0.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特异度分别为69.23%和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NH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病灶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高于HCC,应用ADC参数分析有助于FNH与H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应用改良敏感编码(mSENSE)技术是否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及对肝细胞癌(HCC)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有无影响。方法分别用常规DWI和mSENSE-DWI对32例47个HCC小病灶行单次屏气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DWI,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300、500、800s/mm^2。对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NR)、病灶的ADC值进行观测和比较,运用配对Wilcoxon signed rank和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质量DWI组b=300s/mm^2时图像评分2级5例、3级24例、4级3例,b=500s/mm^2时2级9例、3级22例、4级1例,b=800s/mm^2时1级2例、2级24例、3级6例;mSENSE-DWI组b=300s/mm^2时3级4例、4级25例、5级3例,b=500s/mm^2时3级10例、4级20例、5级2例,b=800s/mm^2时2级7例、3级23例、4级2例。同一b值条件下,mSENSE-DWI组的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DWI组(3个不同b值组的Z分别为-5.578、-5.488、-4.796,P值均〈0.01)。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b=300、500、800s/mm^2时分别为(1.578×10^-3)、(1.390×10^-3)、(1.173×10^-3)mm^2/s.mSENSE-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3个b值下分别为(1.381×10^-3)、(1.242×10^-3)、(1.136×10^-3)mm^2/s,在大b值条件下(500、800s/mm^2),2组所测得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73、-0.862,P值分别为0.383、0.388)。结论在肝脏DWI中应用mSENSE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对HCC小病灶的ADC值测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DSA对照,评估高分辨对比增强三维MR血管成像(high-resolution 3D MRA)显示肝动脉解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肿瘤(24例为原发性肝癌,2例为转移性肝癌)患者腹部高分辨对比增强3D MRA和DSA检查的资料。对高分辨对比增强3D MRA和DSA的各段肝动脉显影质量行4级评分(1级记为1分,2级为2分,3级为3分,4级为4分),并对两者显影质量行weighted Kappa分析;分析评估肝动脉解剖或变异,以及病理情况,与DSA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高分辨对比增强3D MRA和DSA对肝总动脉(显影评分平均为3.96、3.96)、胃十二指肠动脉(评分为3.85、3.88)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9、0.85),对肝右动脉(评分为3.92、3.96)、肝左动脉(评分为3.77、3.92)、胃左动脉(评分为3.73、3.85)、肝右前(评分为3.35、3.70)和右后动脉(评分为3.31、3.73)及第Ⅳ段动脉(评分为2.92、3.46)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5、0.43、0.43、0.53、0.46、0.51),而对肝第Ⅱ(评分为2.15、3.35)、Ⅲ段动脉(评分为2.19、3.35)一致性差(Kappa值分别为0.18、0.21)。以DSA为标准,高分辨对比增强3D MRA准确显示18例正常解剖和7例变异[显示的准确度为96.1%(25/26)],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闭塞。结论高分辨对比增强3D MRA是一项能准确评估肝动脉的检查技术,可以达到肝段动脉的显示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平行采集技术在全心自由呼吸导航三维采样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体外试验比较GRAPPA与mSENSE的特点.完成应用平行采集技术的导航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共49例(志愿者43例,支架植入后4例,冠状动脉3支病变1例,川畸病1例),评价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比较1D-PACE、2D-PACE 2种导航方式的特点,对支架植入后及冠状动脉狭窄病例完成动态电影、首过灌注、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GRAPPA在SNR、CNR及图像伪影方面优于mSENSE.38例志愿者完成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主支近中段显示率为89.5%~97.4%,远段为76.3%~78.9%,川畸病1例显示右冠状动脉局部扩张;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例在显示冠状动脉改变的同时,多技术扫描更加全面地显示病变的程度、范围.1D-PACE的扫描成功率为78.9%(15/19),2D-PACE为96.7%(29/30).结论 应用平行采集技术可完成全心自由呼吸导航磁共振冠状动脉扫描,GRAPPA优于mSENSE,2D-PACE优于1D-PACE,联合应用多技术扫描可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AMM5例,其中男2例,女3例。4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AMM表现明显蕈伞型肿块充满肠腔不伴肠梗阻(n=4),肠壁明显增厚(n=1);2例伴肠周脂肪浸润,其中1例延伸至骶前间隙;4例伴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淋巴结直径>3cm。CT平扫示肿块呈稍低密度影,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3例;AMM及其转移灶在MRIT1WI均呈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抑脂T1WI能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及转移灶。结论肛门直肠部AMM可表现为腔内较大蕈伞型肿块,虽充满肠腔,但不伴肠梗阻,同时具较大淋巴结转移及明显肠周脂肪浸润。MRI对鉴别黑色素性AMM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GRAPPA技术在呼吸导航磁共振冠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时19例志愿者使用和不使用GRAPPA技术行右冠脉靶容积扫描,并使用GRAPPA技术行全心扫描.经后处理得到冠脉图像,从扫描时间、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方面评价应用GRAPPA前后的图像;评价冠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GRAPPA技术应用前的扫描时间为(7.67±1.24)min、信蹂比为35.89±4.64、对比噪声比为20.35±4.27,应用后分别为(4.65±1.25)min、29.73±4.18、16.42±3.7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靶容积扫描和全心扫描对右冠脉近中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4.7%和93.3%,对右冠脉远段显示率分别为78.9%和86.7%,全心扫描对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近中段显示率为93.3%,前降支及左回旋支远段为86.7%和80.0%.结论:GRAPPA技术可缩短呼吸导航磁共振冠脉成像(41±13)%的扫描时间(加速因子为2),获得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应用GRAPPA技术可完成全心扫描,与靶容积扫描相比,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及其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的MRI表现,探讨M RI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材料和方法:40例直肠癌,其中9例黏液腺癌和31例非黏液腺癌,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T2WI以及GRE的T1W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9例黏液腺癌在T2WI上均表现为肿瘤内明显高信号,其中弥漫性高信号3例,局部高信号6例,此高信号与病理切片对照为肿瘤内"黏液湖",而31例非黏液腺癌在T2WI均为中等信号.黏液腺癌增强后表现为周边及分隔样强化(n=3)和不均匀强化(n=6),而非黏液腺癌表现为均匀强化(n=30)和不均匀强化(n=1).结论:MRI的T2WI序列能清楚显示肿瘤内高信号的"黏液湖",对鉴别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血管和肝实质的一次性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MR 3D序列中应用GRAPPA技术对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及肝实质实行一次性评价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受体术前接受MR检查,常规2D平扫后,利用GRAPPA技术一次屏气完成3D FLASH和3D VIBE增强扫描,利用3D FLASH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分析肝动脉、门脉及肝静脉解剖及病理情况,与手术结果对照,利用3D VIBE序列图像评价肝实质强化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与手术标本对照.结果:19例患者检查成功.肝动脉解剖变异2例,9例可见门脉病理改变(包括侧支循环形成,门脉癌栓),4例患者可见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栓子形成,2例可见右副肝静脉,上述血管情况与手术结果符合;20例患者于3D VIBE序列中有16例达到优化动脉期的要求,HCC病灶检出准确率达到80%.结论:联合应用GRAPPA技术和3D序列对原位肝移植受体血管及肝实质实行一次性评价是可行的,并且为临床前选择合适受体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