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结果表现为高代谢[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的108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岁;肺结核患者45例(肺结核组)、肺癌患者63例(肺癌组)。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分析所有患者18F-FDG PET/CT图像SPN的良恶性(主观定性诊断),并计算错判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分别对CT和PET图像中的SPN横断面最大层面及相邻上下两层图像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以及三者联合的方法(FPM)筛选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特征。对筛选出的纹理特征进行原始数据、主成分、线性分类和非线性分类的分析,对SPN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以错判率评价其鉴别效能。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错判率最低的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 结果 肺癌组与肺结核组患者在年龄[54(42~72)岁对47(35~64)岁]、SUVmax[(9.51±4.65)对(5.35±2.89)]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0、2.520,均P<0.05);在性别、SPN长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t=0.675,均P>0.05)。主观定性诊断高代谢SPN良恶性的错判率为26.9%(29/108)、灵敏度为93.7%(59/63)、特异度为35.9%(14/39)。基于SUVmax的ROC曲线分析,SUVmax临界值为5.3时错判率为25.0%(27/108),其与主观定性诊断的错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CT和PET图像基于FPM联合非线性分类分析诊断的错判率最低,分别为8.33%和1.8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5);其与主观定性诊断和基于SUVmax的ROC曲线分析比较,错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27.457,均P<0.05)。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分别为灰度游程矩阵中的垂直方向长行程补偿、灰度游程矩阵中的135°方向长行程补偿和灰度共生矩阵中的逆差距。 结论 MaZda纹理分析鉴别高代谢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较主观诊断高,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SPN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期18F-FDG PET/CT原发灶影像组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SCLC并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的101例患者的术前双期18F-FDG PET图像,自动勾画并提取原发灶常规及延迟显像影像组学特征各117个。按常规显像模式(a)、延迟显像模式(b)及常规+延迟显像模式(c)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t检验与LASSO回归筛选最优子集模型,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Delong检验不同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 常规+延迟显像模式(c)影像组学模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最优,其灵敏度、特异度、AUC、训练组预测准确率、测试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06%、94.12%、0.967、92.86%和80.65%,高于常规显像模式(a)的86.57%、79.41%、0.882、80.00%和70.97%和延迟显像模式(b)的80.60%、88.24%、0.872、85.71%和70.97%(a vs.b Z=0.202,P=0.839 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对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及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120例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B组采用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的前置心电门控模式,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电流、电压、噪声值、CT剂量指数(CTDI)、有效剂量(ED)等。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点评分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A组图像噪声与体重、身高、BMI行回顾性相关分析显示:噪声与BMI呈较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57。A组噪声均值小于B组,但B组噪声均匀度好于A组。A组ED为(21.27±1.53)mSv,B组ED为(6.04±1.45)mSv,两组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图像质量无差异。结论在心率<70次/min且心律稳定时,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可以在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同时降低ED 71.6%。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疾病为腹部常见病,肾上腺多层螺旋CT扫描已成为肾上腺检查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增强扫描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各种增强扫描方法及技术路线不尽相同,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归纳总结出肾上腺增强扫描的三种分析方法:常规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法及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现将各种增强CT扫描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疾病为腹部常见病,肾上腺多层螺旋 CT 扫描已成为肾上腺检查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增 强扫描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各种增强扫描方法及技术路线不尽相同,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归 纳总结出肾上腺增强扫描的三种分析方法:常规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法及 CT 灌注成像( CT perfusion imaging,CTPI)。 现将各种增强 CT 扫描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毛萼乙素(Eriocalyxin B,EriB)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CCK-8、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riB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EriB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无血清悬浮培养实验检测EriB对结直肠癌细胞干性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周期、凋亡以及分子机制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裸鼠皮下瘤实验体内检测EriB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皮下瘤组织Ki67的表达,SynergyFinder用于分析EriB对5-FU抗结直肠癌的协同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iB处理显著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的存活(P<0.05或P<0.001),抑制干细胞球体数量(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riB处理组S期和G2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01),细胞凋亡增加(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riB处理细胞后,干性相关分子CD44、Sox2、Klf4表达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dk2表达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l-PARP、Cl-caspase-3表达上调,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TCF4、CyclinD1、c-myc表达下调。EriB与5-FU联合应用,经SynergyFinder分析,ZIP synergy得分大于+10,有协同作用。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riB处理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减小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的体积(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EriB处理组显著降低了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论:EriB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同机CT多平面重组(MPR)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排除"超级骨显像"及无明确随访结果者,所得图像按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其中方案一:SPECT/CT融合图像;方案二:SPECT/CT融合图像+同机CT多平面重组。统计两种方案融合图像范围内的骨病灶数目并进行分析定性,结合随访结果评价两种图像分析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纳入96例患者共197个病灶,其中转移病灶103个,良性病灶94个。方案一诊断转移病灶109个,良性病灶88个;方案二诊断转移病灶96个,良性病灶101个,两种方案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470 6,P 0. 01)。结论融合显像结合同机多平面重组CT可以显著提高SPECT/CT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有效排除部分假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VS)肾上腺CT灌注的可行性,并研究其灌注值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39例,将其分为3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嗜铬细胞瘤组,同时收集10例正常肾上腺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各项灌注值[局部血流量(BF)、局部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与对侧正常肾上腺灌注值的差异,比较4组间各项灌注值的差异。结果肾上腺良性病变组 BF、BV 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肾上腺组织(t=-3.439、-2.355;P =0.003、0.030);肾上腺恶性病变组 BF、BV 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肾上腺组织(t =-3.059、-3.118;P =0.018、0.017);嗜铬细胞瘤组仅 PS 值略高于对侧正常肾上腺组织(t =2.314,P =0.049)。4组间比较:BV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嗜铬细胞瘤组>正常肾上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P <0.05);对于 BF 值,正常肾上腺组及嗜铬细胞瘤组分别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P <0.05);嗜铬细胞瘤组的 PS 值高于其余3组(P <0.05)。结论容积穿梭肾上腺 CT 灌注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