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观察了食饵性高血脂对新西兰兔血小板功能、纤溶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去纤酶的调节作用,并动态观察了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血脂能引起兔的血小板数增加,粘附力增强,血液粘滞性增加,红细胞流动变慢,呈现高凝和低纤溶状态,且主动脉形成明显粥样斑块.去纤酶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的粘附力,降低血液粘滞性,呈现低凝和高纤溶状态,其主动脉粥样斑块亦明显减轻和缩小.提示去纤酶既能降低血脂又能降低血粘稠度,促进纤溶,起到抗凝及防止血栓形成,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蛇毒去纤酶治疗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及90.62%;达最高疗效所需时间平均17.8±1.6天,对照组30.5±3.1天(P<0.001)。本剂使用方便,较为安全。14项凝血及纤溶指标动态观察亦证实该酶抗凝溶栓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血液储存质量,对塑料袋和玻璃瓶两种储血容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塑料袋对血液成份损伤较小,而玻璃瓶对血液损伤较大。因此,建议推广塑料袋储存血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糖尿病人存在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已得到一致公认。有报告证明,糖尿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在有微血管或阻塞性血管并发症的病人表现特别明显。我们以往的报告初步肯定了达美康的降糖作用,同时指出此药还有减低血小板粘附的作用。但有人提出这种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够稳定。为了探讨本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是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存在,我们对10例  相似文献   
5.
用阿斯匹林(AS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肯定。但以前应用的剂量较大,现在较一致认为小剂量既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用小剂量ASA治疗老年人(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30例,肠溶ASA0.3克隔日1次18例;普通ASA0.1g每日1次12例,治疗效果满意。且未发现副反应。26例(患者12例,正常人14名)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服药后2—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24小时基本排完。16例(10例患者,6名正常人)动态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力的变化。结果示ASA对血小板聚集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一次用药作用持续时间较久,服药后7天才基本恢复至服药前水平,提示用药时间间隔可更长或剂量可更小。通过对血小板聚集力的监测,ASA的疗效从理论上亦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低温保存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血小板低温保存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景汉王青梅李茨芬殷宗健关键词砜类;血液保存;输血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57.11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救治出血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1〕,同时也是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近...  相似文献   
7.
纤溶疗法目前已广泛开展,如何筛选更为安全的纤溶制剂,以及对常用溶栓制剂出血副作用的机制的探讨及针对性防治措施,已成为急待解决的新课题。我们在使用尿激酶、去纤酶进行溶栓治疗的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此两种制剂均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但尿激酶组手术切口渗血不止,去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低温保存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并建立低温保存血小板实验方法和技术,以解决临床用血小板难的问题。方法:以终浓度为4%~5%DMSO,于—80℃条件下保存从新鲜血液中分离提取的、仍保持较高活性的血小板为对象,进行低温生物学研究,并做了853例患者输注临床观察。结果:血小板保存6~16个月,采用联合诱导剂检测血小板功能,其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粘附率保持在新鲜血小板水平的90%以上,低渗休克反应恢复率为52%±10.1%,KPTT、Ⅶ因子R:Ag及正因子有效性亦保持正常,临床输注后血小板数明显升高,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DMSO系细胞内超低温保护剂,于—80℃条件下仍能有效地保存血小板活性;输注含有DMSO的血小板,对人体是安全的,并具有提高血小板的作用和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纤溶疗法的广泛开展已向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筛选更为安全的纤溶制剂?某些常用溶栓制剂出血副作用的机制及其针对性防治措施?我们在以往用尿激酶、去纤酶进行溶栓治疗的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此两种制剂均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显著下降,但尿激酶组手术切口渗血不止,而去纤酶组出血却不明显(另文报道)。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尿激酶和去纤酶对凝血系统的作用及尿激酶致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外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疗法中,溶栓疗法是当前的最新疗法。用去纤酶治疗脑梗塞,国内尚无系统的临床及实验室报导。去纤酶的抗凝、防栓及溶栓作用显著,无自发性出血的副作用,故远优于肝素、双香豆素及链激素、尿激酶等抗凝及溶栓制剂。作者应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分离提取的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去纤酶针剂,简称去纤酶,治疗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了临床疗效和血液凝固性能的变化,同时作了对照性研究,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