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或因组织对外界理化刺激的异常反应[1]。其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及细支气管内均一的絮状线形或颗粒状物质,PSA染色阳性,主要为卵磷脂[2]。肺内可合并机遇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于1年前偶然发现右小腿上段外侧包块,无疼痛及任何不适,半个月前发现该包块明显增大。查体:右胫骨上段外侧可触及一质硬包块,无活动度,有轻度压痛,膝关节屈伸活动无受限。X线片:右胫骨上段干骺端外侧见一椭圆形、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内见粗大骨嵴及分隔,髓腔侧可见硬化边,外缘骨皮质明显变薄、中断,病变长轴与患骨长轴一致,骨干侧骨皮质增厚(图1)。MRI平扫及增强:肿块以等T1长T2信号为主,界清,边缘  相似文献   
4.
李笃谦  吴坤乾   《放射学实践》2013,(12):1300-1300
病例资料男,55岁,体检时B超检查示肝左外叶非均质回声包块,大小5.9cm×5.3cm,边界清楚,考虑肝左外叶占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男,42岁,自幼胸廓及右手畸形。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查体:智力发育正常,右上胸壁平坦,皮下软组织缺失,无反常呼吸运动,右乳头及乳晕发育良好,右腋前可见一长约19cm 的腋蹼形成,右上肢外展时明显紧张,外展和上举受限,右上肢较对侧细小,右手严重短指及并指畸形。腹部彩超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胸部 CT 检查:右侧腋前皮肤呈蹼状隆起,皮下见索条状纤维结缔组织(图1),右侧第2、3前肋发育细小,肋软骨缺如,右侧胸大肌、胸小肌及肋间肌缺如(图2),前下胸壁凹陷,呈漏斗状,心脏稍向左移位(图3)。X 线检查:右侧肩胛骨较对侧小,其内上角达第1胸椎水平(图4),右肱骨及尺桡骨均较对侧细短;右腕骨发育小,数目无异常;右手第2-4掌骨粗短,近端膨大,第2掌骨呈圆锥状改变,第3-4掌指关节脱位,各近节指骨纤细,第2-5指中节指骨缺如,指骨间见蹼样软组织相连(图5)。影像学诊断:Poland 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发现双侧耳前包块并颈部肿大半年,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查体:颈前后、颏部、腮腺区弥漫性对称性膨隆,边界不清,质软,无压痛.血压:159 mmHg/85 mmHg.肝功能:白蛋白29.9 g/L,球蛋白30.6 g/L,A/G1.0,谷草转氨酶89 U/L,谷氨酰转肽酶129 U/L.患者有30年饮酒史,每日 100~200 mL,无吸烟史,有乙肝病史3年,曾住院治疗,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5岁。发现腹部包块1年余,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查体:腹平软,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可。彩超示右侧腹部见15.6cm×4.2cm×9.8cm稍强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其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CDFI可见少量条状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男,1岁10个月,湖北利川人,因"咳嗽3d 伴抽搐2次"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粗糙,可及少许湿音,CNS(-)。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5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1.6%,淋巴细胞比例26.9%,血红蛋白浓度108g/L。头颅 CT 平扫:右侧额、顶叶见大片状低密度区,边缘欠清,其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图1)。CT 诊断:右侧额顶叶脑挫裂伤可能,不除外感染病变。MR 平扫:右侧额顶叶、双侧扣带回及胼胝体压部见多发大片状及斑片状水肿区,右额叶皮层区见团片状短 T1长 T2信号,周围见短 T2低信号环,右侧顶叶见数个簇状分布的小囊状异常信号,边缘清楚,病变之间可见线条状长 T1长 T2信号(图2~5)。MR 诊断:脑内感染性病变,寄生虫病可能。随后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查寄生虫全套:肺吸虫阳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91×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1.31%(0.5%~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67×109/L (0~0.7×109/L)。追问病史得知患儿3个月时发现有腹外疝,家长曾用活螃蟹捣烂后直接外敷于患儿会阴部,考虑虫蚴由此进入体内。遂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2个月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复查头颅 CT:原病变区水肿及出血基本吸收,遗留斑点状、线状及环状钙化,局部脑组织萎缩(图6)。最后确诊:肺吸虫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48~76岁,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共发现23个病灶,多发6例;病灶直径0.5~4.3 cm;位于浅叶后下部者20个;呈椭圆形11个,类圆形9个;边界清楚22个;增强扫描有坏死囊变者16个,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4个,静脉期均迅速廓清;18个病灶可见包绕血管或贴边血管征。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48~76岁,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共发现23个病灶,多发6例;病灶直径0.5~4.3 cm;位于浅叶后下部者20个;呈椭圆形11个,类圆形9个;边界清楚22个;增强扫描有坏死囊变者16个,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4个,静脉期均迅速廓清;18个病灶可见包绕血管或贴边血管征。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