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劳卡胺对折返激动有关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修改的Ferrier豚鼠离体右心室壁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即标本经模拟缺血台氏液灌流10min,而后用正常台液行再灌注。结果:劳卡胺分别在0.62mg/L、1.25mg/L及2.50mg/L剂量时使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轻度降低(P>0.05),后2种剂量使再灌注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可提高心内膜下心室肌兴奋阈,延长心内、外膜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迟或部分延迟冲动跨壁传导时间。结论:劳卡胺可提高心肌细胞兴奋阀,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迟跨壁传导,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特别是折返型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胃粘膜瓣成型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反流的临床应用.方法:食管、贲门癌50例,行部分食管部分胃切除,用吻合器作食管胃吻合后行胃粘膜瓣成型.结果:成型组术后无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表明该手术方法抗反流作用明显.食管镜检查示胃粘膜瓣成型组吻合口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较常规手术组明显减轻.结论:胃粘膜瓣成型术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2002年11月在我国广东省爆发以来.很快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流行。SARS是一种人类新发现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及死亡率高。目前对SARS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尚无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确认:SARS是由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引起的。现今.SARS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是尘肺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尘肺易并发肺结核早在19世纪20~30年代已有定论。尘肺并发肺结核发生率高,20世纪60~80年代,我国各地报告尘肺结核并发率为7·9%~75%,平均为20%左右。李宝平报告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频率为19·09%[1],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结核患病率(0·28%)。尘肺并发肺结核后,促使尘肺结节融合和肺纤维化,可加速尘肺进展,使肺功能明显减退,而尘肺又可加重肺结核,两种疾病相互促进,促使病情进展、恶化、影响预后,是造成尘肺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尘肺并发肺结核的确诊,应依靠实验室检查、痰菌、免疫学、镜检、病理及影像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供体淋巴细胞注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首先最大限度地排净浆膜腔积液,然后将采集的供体淋巴细胞经穿刺直接注入浆膜腔内。结果 9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中,显效5例,部分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胸痛。结论 供体淋巴细胞注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路鹏雁  李宝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19-35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烟熏大鼠肺气肿病变的修复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VEGF组、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VEGF组、对照组用烟熏气管内滴入猪胰弹性蛋白酶制作肺气肿模型,健康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3个月后模型成功。VEGF组大鼠气管内滴入VEGF,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滴入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3次。4周后测大鼠体重,肺泡形态学变化。结果:VEGF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肺泡数明显增加(P<0.05)、平均肺泡间隔和平均肺泡面积减小(P<0.05)。结论:VEGF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肺气肿病变。  相似文献   
7.
1990年1月—2002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吻合术后胸内瘘10例,并与单用西医保守治疗的9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例均为食管胃吻合术后胸内瘘,治疗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40~67岁,平均(56.6±9.3)岁;食管癌弓上吻合术1例,左开胸颈部吻合术1例,三切口颈部吻合  相似文献   
8.
尘肺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尘肺的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尘肺的发生、发展和分布,以及与尘肺发生相关的各种因素(如作业环境粉尘浓度、分散度、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工人的接触工龄、接尘量等)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从而为制定粉尘容许浓度,寻找工人安全接触时间,预防尘肺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3(PTPN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两院接受救治的10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CC组织中PTPN23蛋白表达水平,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修订标准(mRECIST)评价TACE治疗疗效。分析HCC组织中PTPN23水平与TACE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02例HCC患者经TACE治疗后18例(17.65%)完全缓解,33例(32.35%)部分缓解,21例(20.59%)疾病稳定,30例(29.41%)疾病进展。治疗无效组(30例)患者PTPN23蛋白水平为0.80±0.18,明显低于治疗有效组(72例)的1.07±0.2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23评价TACE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9、70.00%和79.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PTPN23<0.90是TACE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检测HCC组织中PTPN23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TACE治疗疗效,HCC组织中PTPN23表达水平低是影响TACE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根据现有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肺气肿病理改变无法逆转。在多年研究肺减容手术和支气管腔内栓堵治疗肺气肿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可能参与肺气肿发病的新发病机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等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其可能促进肺血管生成并修复肺组织。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气肿模型大鼠动脉血气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的治疗作用及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材料:选用健康6周龄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80~200g,雌雄不拘。购自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动物中心。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模型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0只。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完成。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麻醉后气管内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250 U/kg制作肺气肿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4周后模型制成。将所有大鼠麻醉后取出股骨、胫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D71的表达以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溴氮胞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治疗组大鼠体内,模型组和对照组注入等量PBS溶液。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变化。②取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计算平均肺泡数、平均肺泡面积和平均肺泡间隔。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CD34~ 细胞个数以确定肺泡毛细血管增生情况。结果:纳入的30只Wistar大鼠在造模过程中有3只死亡,另选动物补足,3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接种3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全部贴壁,贴壁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传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有CD71的表达。②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分析比较: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肺组织病理改变观察结果:治疗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平均肺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0.201,P<0.05),平均肺泡面积和平均内衬间隔小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6.755,26.875,P<0.05)。④肺组织CD34~ 表达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模型组CD34~ 相对阳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0.411,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大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0.411.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逆转肺气肿的病理改变;肺毛细血管的减少可能是肺气肿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