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8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漫娜  李学佩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588-2590
目的:通过研究抗分泌因子(AF)在大鼠内耳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为临床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断头后行内耳组织切片,用兔抗大鼠AF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F在内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F在内耳组织中分布广泛,呈轻中度阳性反应,反应集中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如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螺旋韧带Ⅰ~Ⅴ型纤维细胞分布区、前庭膜、基底膜、壶腹嵴感觉上皮及暗细胞等部位,与外淋巴相关的圆窗膜也存在中重度阳性反应,耳蜗螺旋神经节及前庭、耳蜗神经纤维均有阳性分布.结论:AF在大鼠内耳中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提示AF可能参与内淋巴中水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关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外科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外科技术与外科学其他各个学科一样,同样经历了由根治性外科向功能性外科,由有创甚至巨创技术向微创外科技术发展的过程。近20多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个专业包括耳、鼻、咽喉、头颈在微创外科方面都得到巨大的全面的发展[1]。以鼻内镜技术为先导,鼻息肉和鼻窦炎的治疗为突破口,首先在鼻外科学引发了一场革命。20世纪80年代初,Messerklinger首先提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这一新概念,指出该区域病变阻塞鼻窦引流引发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以此理论为指导,Messerklinger、Kennedy、Stammberger等通过鼻内镜手术消除该区域病变的影响,开放被阻塞的窦口,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使炎性病变黏膜发生良性转变,纤毛和腺体功能恢复,达到治愈的目的,奠定了功能性鼻内镜鼻窦外科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内镜鼻窦外科在我国犹如星火燎原,由北京、广州向全国迅猛发展。这种形势造就了内镜鼻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完善,手术器械如全自动鼻内镜电动吸引切割器、新型鼻内镜手术器械的开发,以及影像导航设备的使用,使鼻内镜外科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使鼻内镜的鼻窦外科由主要治疗鼻息肉和鼻窦炎,发展到切...  相似文献   
3.
噪声刺激对耳蜗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噪声性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中高频连续稳态噪声制作噪声性聋的动物模型,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原位杂效和Northern印迹法,观察噪声刺激对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结果:组织化学法显示NOS主要分布于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和血管纹边缘细胞;原位杂效法发现NOSmRNA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胞浆内均可见阳性染色,但血管纹边缘细胞无阳性染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和引起骨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TNF-α单克隆抗体对 18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 4例正常外耳道皮肤 ,4例面部皮肤和鼓膜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TNF-α在胆脂瘤组织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的染色强的多。结论 :TNF-α细胞因子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 ,这种细胞因子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引起骨质吸收 :直接途径 ,TNF-α作为自分泌调节因子引起破骨性骨吸收 ;间接途径 ,作为中间信使激活炎性细胞释放一系列生物酶引起骨组织脱钙 ,骨基质和骨蛋白溶解 ,最终导致骨吸收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30岁 ,自幼右侧鼻堵 ,近 1年逐渐加重 ,睡眠呈左侧卧位时常因憋气而惊醒 ,近半年鼻堵严重时偶伴右侧头疼 ,否认鼻涕中带血及脓涕史 ,否认鼻腔疼痛及嗅觉障碍。曾滴用麻黄素等减充血剂治疗 ,无显效。检查全身状况好 ,外鼻无畸形。右下鼻甲中部异常肿大 ,压迫鼻中隔软骨部致左偏 ,下鼻甲上面平滑呈暗紫色 ,凸入中鼻道 ,下鼻甲中部的下面及外侧面苍白、肥厚、不平 ,呈结节样、息肉样改变 ,表面无扩张血管、溃疡及肉芽生长 ,无触痛 ,各鼻道未见分泌物 ,鼻窦无压痛。冠状位CT显示右下鼻甲软组织肿大 ,鼻腔骨性结构无明显破坏 ,各鼻窦正…  相似文献   
6.
F波和面神经电图对早期周围性面瘫预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随访调查评价F波和面神经电图在早期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发病21天内做过F波和面神经电图检查、病史已达3年的3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了恢复结果随访,比较两种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的准确度。F波是否存在及面神经电图值是否大于90%分别作为两种方法的诊断界值。结果 用F波是否能引出判断周围性面瘫患者好坏的准确度为97.14%,高于面神经电图的88.57%,用F波是否消失判断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准确度为94.29%,高于面神经电图的85.71%,两种方法经配对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17.72,P<0.01)。F波存在是较好预后的定性指标。结论 F波是早期周围性面瘫一种理想的判断预后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8.
下鼻甲手术     
作者报告了408例鼻阻塞病人的手术治疗,其中377例伴有典型的鼻中隔偏曲,大多数为单侧鼻甲肥厚,但在“S”形或“Z”字形偏曲时,则为双下甲肥大,此时需作双侧手术。90%病例与中隔成形,鼻成形术或中隔鼻成形术同时进行。90%以上全麻,大部分在门诊进行手术。手术分级取决于鼻甲肥厚程度和粘膜、骨侵犯的程度。最初是作下甲向外骨折手术,53例鼻阻塞得到满意的减轻。由于鼻粘膜明显肥厚引起的中度鼻阻塞56例,进行了粘膜修剪手术。183例进行了下甲前端的全层切除。手术选择标准是:(1)中度下甲  相似文献   
9.
随着常规上颌骨全切除治疗上颌窦癌疗效的提高,上颌骨切除遗留的面部大创面,瘢痕收缩引起的鼻翼、口角、眼睑畸形和牙关紧闭,放疗后放射性骨炎,眶内容切除和颅中凹底广泛暴露及腭切除后封闭等问题都在着手解决。以往多采用二期重建。作者们从1972年起在7年半中对70例上颁窦癌采用综合治疗,46例术后有特大缺损,采用胸三角瓣覆盖整个创面或用皮瓣蒂部重建腭部取得良好效果。适应症:(1)癌明显侵犯上颌前部,面部皮下组织已和上颌一起广泛切除;(2)癌明显侵犯上颌外侧,下颁骨周围肌腱暴露;(3)癌明显侵犯上颌后上,颅中凹底广泛暴露; (4)眼球保留,但由于眶脂肪组织和眼下、内直肌暴露  相似文献   
10.
闭合广术野全喉切除术后的下咽部,通常缝合粘膜和粘膜下二层,如有可能,再缝合肌层加固。缝合方法常呈垂直或“T”形。本研究通过钡餐X线照相,确定那种缝合法其早期术后下咽部解剖结构较好,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其与闭合方式和缝合方法的关系。本文报告37例标准术式的喉切除术,下咽部粘膜用3-0铬羊肠线缝合,分别采用垂直缝合和“T”形缝合,并都包括简单间断缝合和连续的Connell缝合。开始进食前,一般在喉切除后10~14天作钡餐X线照相。检查术后吞咽困难、瘘或颈段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并研究术前或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对随后并发症的影响。可供研究的28例均为男性,术后钡餐侧位X线片中,21例在下咽前壁近舌底部有一像会厌的结构。该假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