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脑脊液(ChF)中病毒特异性DNA可早期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19例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经PCR在CSF中检出单纯疱疹病毒(HSV)13例,全部阳性标本均经分子杂交证实为HSV-DNA,而14例其他神经疾病(OND)对照组均为阴性,显示了这一方法的特异性。其中7例病毒性脑炎CSF标本分别用PCR分子杂交和病毒分离等三种方法检测HSV;显示PCR最为敏感。表明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提高HSE的早期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2.
3.
人缺血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检测人缺血脑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 方法 :将 13例脑梗死的死亡病例按发病时间分成 <2d、3~ 5d、 >5d3个组 ,以非缺血侧半球作为对照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结果 :人脑缺血后缺血病灶中TNF α和IL 1β呈高表达 ,与正常侧脑组织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NF α和IL 1β表达细胞的分布与缺血灶相一致 ,呈局灶性分布。TNF α的表达高峰在病后 2d内。IL 1β表达高峰在病后 3~ 5d。在病后 5d ,缺血侧TNF α和IL 1β的表达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结论 :人类脑缺血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与动物实验的结果相似 ,提示TNF α和IL 1β参与了脑缺血损伤 ,有助于临床建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缺血脑组织中IP-10和IFN-γ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是否参与人缺血脑损伤过程。方法:将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7天、7~14天和15~21天3组,以非缺血侧半球做对照,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半球脑组织与非缺血半球脑组织中趋化因子IP-10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结果:在〈7天组和7~14天组中,缺血脑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7天组、7~14天组和15~2l天组中,趋化因子IP-10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74倍增高,P〈0.01;1.41倍增高,P〈0.05和1.52倍增高,P〈0.01)。在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中发现〈7天和7~14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缺血半球(分别是1.65倍增高,P〈0.05和1.32倍增高,P〈0.05);在15~21天组中,IFN-γ在缺血半球与非缺血半球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人缺血脑组织中观察到IP-10和IFN-γ的表达,提示IP-10和IFN-γ参与了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同时也提示IP-10可能参与后期对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CIK疗法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本文选择了S180荷瘤鼠作为实验肿瘤动物模型来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首先建立了S180荷瘤鼠肿瘤模型,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昆明鼠各接种2×10~5个S180细胞,两天后通过尾静脉、局部注射两种途径给予10~7/次CIK细胞抗肿瘤治疗,设LAK细胞治疗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过2次/周共4次治疗,第5天后杀鼠取脾,计算抑率.结果可见,CIK静脉组及局部组的抑瘤率分别达57%和78%,与LAK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于治疗结束后解剖鼠肿瘤部位大体观察所见,CIK治疗组肿瘤块较光滑、较小、  相似文献   
6.
肠道病毒(EVS)感染是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CSF)检查无特异性,故临床难与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相鉴别。本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临床诊断的24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0例其它神经疾病(OND)对照组患者的CSF中EVs-RNA。所用的引物选自EVs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5'-非编码区(5'-NCR),这些引物已被证明能够检测出EVs广泛的型别。结果在24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SF中检出EVs-RNA阳性者7例,而对照组全部阴性。提示经RT-PCR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对EVs脑膜炎采取早期特异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方法 经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的兔VSMC,应用3H-胸腺嘧啶胞苷渗入法、透射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和基因芯片测定As2O3对VSMC的细胞活力、生长、增殖及凋亡.结果 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增加显著抑制了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TUNEL检测出现了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峰.基因芯片扫描杂交结果数据显示其中26条基因表达有差异.结论 As2O3对VSMC具有抑制增殖、促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提取SD大鼠B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MSC上清液对C6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与C6细胞进行双层培养,以HE染色法检测C6细胞形态变化。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MTF结果显示BMSC上清液对C6细胞有抑制作用,120h后1:8、1:4、1:2的BMSC上清稀释液、BMSC上清原液培养组的生长抑率分别为17.1%、26.0%、39.9%、43.1%;与BMSC进行双层培养后的C6细胞其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圆形或多角形变为长梭形,细胞包体伸出长突起;划痕实验显示在36h时对照组迁移率为100%,划痕完全愈合,而BMSC上清组划痕未见全愈合,迁移率为82%。结论①BMSC上清液能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恶性增殖,而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②BMSC对C6的运动和迁移产生了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其恶性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了光敏生物素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四型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组织申的HPVDNA相关序列。在33例宫颈癌组织中,有6例呈HPV6阳性,阳性率为18.1%;7例呈HPV11阳性,阳性率为21.2%;22例呈HPV16阳性,阳性年为66.7%,18例呈HPV18阳性,阳性率为54.5%;10例正常宫颈组织呈阴性。提示黑龙江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尤其是与HPV16,18两型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HPV18型感染率在本组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对抗吗啡对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室注射谷氨酸(Glu)对吗啡引起的大鼠两侧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同时用两根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两侧丘脑束旁核神经元的放电。结果 (1)腹腔注射吗啡(10mg/kg)可抑制痛兴奋神经元(PEN)和加强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2)脑室注射Glu(1.5μg/10μl)能对抗吗啡引起PEN放电的抑制作用和PIN电活动的加强作用;(3)Glu可同时对抗吗啡所引起束旁核中PEN和PIN的电变化。结论 Glu对吗啡引起的镇痛效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提示Glu在中枢伤害性信息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