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人体生命活动的不断延续,往往伴随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一旦这种电生理环境发生改变,机体易于陷入疾病状态。那么基于这种电生理环境的改变以及电刺激技术的发展,借助电刺激技术改变疾病状态。从而修复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治疗手段得到大量研究者的证实。血管新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过程。多种病变情况下如创伤愈合、组织再生修复和肿瘤生长、转移均牵涉到血管的新生,同时也伴随着生物电现象的变化。就近年来电刺激技术作用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及Id1 mRNA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42例卵巢癌患者(其中术前18例,术后24例)外周血中EPCs数量,同时分离培养鉴定卵巢癌患者的EPCs,采用RT-PCR技术检测EPCs上Id1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EPCs数量以及EPCs上Id1 mRNA表达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d1 mRNA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EPCs中呈现高表达(0.79±0.02)%,明显高于其在健康对照组中表达(0.46±0.03)%,(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同时伴随有EPCs上Id1 mRNA高表达,提示Id1基因可能对EPCs有重要的动员功能,从而加速卵巢癌病人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重悬并在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诱导培养,动态观察贴壁细胞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祖细胞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其相关表面标志CD34、CD133、CD31、VEGFR2和CD14。结果 贴壁细胞呈细长条状分布,整体形态和生长密度均以第9天最佳,约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4.62%~5.47%;细胞停留在G0/G1期,增殖指数仅为(1.20±0.18)%;细胞自第5天起即可同时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荆豆类凝集素,Ⅷ因子相关抗原于第9天始呈阳性;表面标志CD34、CD133、CD31、VEGFR2和CD14分别为0.19%±0.06%、1.67%±0.52%、61.56%±5.57%、70.29%±7.37%和89.31%±4.11%,共同指示诱导所得细胞属于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结论 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4.
生物电是人体固有的基本属性,血管是机体最为重要的组织结构,缺血性病变往往伴随着血管的损伤以及生物电的变化.已经证实,借助外加生物电场可以实现缺血性病灶的血管修复.本文围绕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就电刺激促进血管新生的特性作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皮祖细胞的介入可能为电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