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时血液透析导管采血代替血管内采血监测离子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60例,同一时间经血管采血和经临时血液透析导管采血行床边血气分析,检测离子钙值,并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结果患者两种采血方法离子钙检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内采血可以代替血管内采血行离子钙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B组给予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肺动脉压。结果 A组有效率70.0%(28/40),低于B组的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且B组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呕吐、出血、低血压、肝损伤、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氧含量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状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24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ES,也称室速风暴)[1]。心室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死亡[2]。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3]。对需要频繁电除颤的急诊电风暴患者,传统除颤存在需重复涂导电膏、定位、操作时间长、易造成皮肤  相似文献   
4.
彭伟  陈琨  张晓玲  朱良梅 《浙江医学》2022,44(24):2620-2624
目的探讨下肢灌注评分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下肢缺血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VA-ECMO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VA-ECMO治疗后患者是否出现下肢缺血的临床症状(下肢皮肤苍白、足背动脉未扪及、皮肤温度降低)分为未缺血组80例和缺血组21例。患者在VA-ECMO治疗期间根据下肢灌注评分表每日进行下肢灌注动态评估,包括患者毛细血管充盈实验(CRT)、经皮氧分压(tcPO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U)、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ECMO插管位置、管路型号。比较两组患者下肢灌注评分。分析下肢灌注评分对下肢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VA-ECMO插管位置、管路型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缺血组患者CRT评分、tcPO2评分、CDU评分及下肢灌注总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SpO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T评分、tcPO2评分、CDU评分及下肢灌注总评分的AUC分别为0.768、0.651、0.698、0.926,下肢灌注总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900、0.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A-ECMO治疗期间,患者通过下肢灌注评分表动态监测有助于下肢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通过体外设备暂时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以争取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1]。ECMO能部分甚至全部代替心脏泵血功能,有利于可逆性心脏病变及心功能的恢复[2],为心搏骤停患者提供最快的心肺功能支持,尽早改善全身缺血、缺氧状态,特别是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为赢得抢救时机和提高抢救质量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径。国外报道ECMO可对心搏骤停的患者提供临时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在救治危重患者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3-4]。因此,及时建立ECMO,可以提高心脑复苏成功率。本科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急诊复苏手术室成功开展了3例ECMO,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产儿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3例发生PPH早产儿临床资料纳入PPH组;另收集同期收治的34未发生PPH早产儿临床资料纳入无PPH组,全部早产儿及母亲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均完整;观察发生PPH的早产儿临床特征,并设计基线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方法 检测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2020年9月入院的137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生后28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确定83例为研究对象,按BPD的诊断标准分为BPD...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52例。两组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B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率76.9%(40/52),低于B组的90.4%(47/52),P<0.05。B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及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提供预防措施。方法:选择67例HM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119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与HMD发病及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围生期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小胎龄、低体重为早产儿HM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胎膜早破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HMD有预防作用。而胎龄越小、体重越低HMD预后越差,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提高HMD存活率。结论:对孕母特别是高危妊娠孕母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正确处理,减少早产,积极消除HMD高危因素,积极治疗,降低HM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