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垂体中叶素(intermedin,IMD)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CLP组、CLP+常规治疗组(CLP+ CT)、CLP+ CT+ E-IMD早期治疗组、CLP+ CT+ L-IMD晚期治疗组,观察早期(CLP结束时)或晚期(CLP 12 h)给予IMD后大鼠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氧供、氧耗、血气及动物存活时间、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后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降低;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输液、抗感染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管可以提高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但大鼠的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善;早期和晚期给予IMD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氧供和氧耗明显升高,其中早期给予IMD效果更好,与脓毒症大鼠相比,早期给予IMD后,氧供和氧耗分别升高了148.9%和172.2%;72 h内死亡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达到23.15 h,72 h存活率为31.2% (5/16).结论 IMD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脏功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苯基丁酸( PBA)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器官功能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SD大鼠模型128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观察PBA(5、20、50 mg/kg)对休克大鼠肝、肾血流量,肝、肾功能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休克后肝、肾血流量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受损; PBA(20 mg/kg)输注可明显恢复肝血流量,各剂量PBA组的肾血流量均高于乳酸林格氏液(LR)组; PBA(20 mg/kg)明显改善肝肾功能,降低肝、肾功能指标;同时PBA明显改善休克后降低的肝、肾和肠的线粒体功能,其中20mg/kg PBA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PBA可改善休克动物的肝、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发挥对重要器官功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对脓毒症大鼠肺血管渗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给予4-PBA后大鼠的肺血管通透性、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的变化。培养大鼠肺静脉内皮细胞,观察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4-PBA对细胞应力纤维(F-actin)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大鼠肺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GRP94、CHOP)的表达增高,4-PBA预处理后,脓毒症大鼠肺血管的通透性下降,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表达下降。与正常肺静脉内皮细胞比较,LPS组肺静脉内皮细胞应力纤维增多,细胞呈收缩状态。而4-PBA预处理组肺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则近似正常。结论 4-苯基丁酸可能通过抑制应力纤维形成,改善细胞收缩状态,降低脓毒症大鼠肺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轻度低温联合低压复苏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断脾复制非控制性出血性大鼠休克模型(时相Ⅰ),以乳酸林格液(LR)和羟乙基淀粉(HES)(体积比2:1)在37℃和32℃分别进行维持50mmHg 1小时的低压复苏和维持80mmHg 1小时的常压复苏(时相Ⅱ),彻底止血后用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雌激素动员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SD大鼠模型,在其背部正中线两侧各制作一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直径2 cm).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予动、静脉插管但不放血、不补液)、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以2:1的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行常规液体复苏)、雌激素低剂量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大鼠雌激素0.2 mg/kg+常规液体复苏)、雌激素高剂量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大鼠雌激素0.5 mg/kg+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不同时相点各组动物皮肤创面愈合程度、愈合时间、组织血流量、ATP酶活性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归巢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缓慢,在第4天、第8天愈合率分别为(15.40±0 0 1)%、(36.80±1.25)%(P<0.05),组织血流量及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雌激素能明显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显著改善组织血流量,增强ATP酶活性,增加受损皮肤组织和血液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与失血性休克大鼠相比,低剂量雌激素组第4天、第8天皮肤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2.10±0.01)%、(46.40±1.25)%,其外周血及受损皮肤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同假手术组第4天创面愈合率[(37.10±4.32)%]、第8天创面愈合率[(67.70±1.79)%]相比,愈合仍较为缓慢(P<0.05);高剂量雌激素具有更好的促创面愈合效果,其第4天、8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8.40±0.12)%、(57.30±2.01)%(P<0.05),且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面及外周血中增多更为显著.失血性休克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3.98±1.56) d]较假手术对照组[(14.98±1.21)d]显著延长(P<0.01),高剂量雌激素组(16.87±1.56)d和低剂量雌激素组[(22.67±1.78)d]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高剂量雌激素组创面愈合时间最短.结论:雌激素可动员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促进失血性休克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初步探讨非MLC20磷酸化途径在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中的调节作用及与钙调结合蛋白(Caldesmon)和热休克蛋白(HSP27)的关系。方法 SD大鼠48只,200~250g,雌雄不拘。取大鼠肠系膜血管环,观察缺氧后血管反应性和肌球蛋白轻链20(MLC20)磷酸化的变化,及对HSP27和Caldesmon活性的影响。采用反义寡核苷酸(AODN)抑制HSP27和Caldesmon后,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调节血管反应性和MLC20磷酸化的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反应性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PDGF(40、60、80、100ng/ml)可以增加休克后的血管反应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然而不同浓度的PDGF(40、60、80、100ng/ml)对MLC20磷酸化的影响未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不同浓度的PDGF在调节Caldesmon和HSP27磷酸化时却呈现剂量依赖性,而且Caldesmon和HSP27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PDGF引起的血管反应性的增加,却不能抑制PDGF引起的MLC20磷酸化水平的增加。结论非MLC20磷酸化途径参与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调节,其机制与Caldesmon和HSP27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Rho激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乳头肌张力测定技术和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间大鼠离体左室乳头肌在K-H液中的等长收缩张力的变化,以及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LVSP、±dp/dtm ax),并观察Rho激酶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大鼠离体乳头肌收缩力和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随着休克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休克1 h、2 h以及4 h时乳头肌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时休克后不同时点心肌组织Rho激酶活性发生明显变化,在休克1 h、2h、4 h Rho激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Rho激酶活性变化与大鼠离体乳头肌收缩力和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之间呈明显相关性,Rho激酶激动剂U-46619在浓度为10-8m ol/L预孵育休克2 h离体乳头肌或离体心脏后,离体乳头肌对异丙肾上腺素收缩力明显增加,最大收缩张力显著高于休克2 h组,曲线向左移。U-46619也可明显改善休克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可明显拮抗由U-46619引起的休克大鼠离体乳头肌收缩反应性和离体心脏的改善作用。结论:Rho激酶在休克心肌收缩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预刺激MSCs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puncture,CLP)诱导大鼠脓毒症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常规治疗组(乳酸林格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头孢呋辛钠)、MSCs治疗组(MSCs 3×106/只+常规治疗)和ploy(I∶C)预刺激MSCs组[poly(I∶C)20 μg/mL预刺激MSCs 24 h+常规治疗],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肠通透性,血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浓度、肠病理组织形态及动物存活时间、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脓毒症大鼠肠通透性、血中D乳酸、细菌内毒素浓度显著增高(P<0.01),病理结果显示肠绒毛断裂、减少,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炎细胞、红细胞增多.常规治疗后第3天,同脓毒症组相比,大鼠肠通透性有改善,血D乳酸、细菌内毒素含量降低,肠绒毛损害及炎症减轻,长度增加;MSCs+常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而poly(I∶C)预刺激MSC可增强MSCs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肠通透性及血中D乳酸、内毒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肠上皮增生修复,肠绒毛增多,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poly(I∶C)可增强MSC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