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且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容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我院12例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更深入认识ANCA相关性血管炎所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从而早期诊断与治疗。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9年10月至2012年12月12例老年ANCA相  相似文献   
2.
腹膜间皮细胞(PMCs)是腹膜组织的结构细胞,在腹膜纤维化(P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MCs损伤和凋亡是引发和促进PF增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其损伤后一方面导致腹膜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其分泌蛋白酶、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纤维化因子,引起腹膜间质细胞的激活和基质重构,从而触发了PF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Cs在PF过程中的作用与上述因素及其他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体外研究发现,PMCs在肿瘤坏死因子β1的诱导下可以向间充质细胞转化,但其在PF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0,A);2.5%葡萄糖+苦参碱组(n=10,B);4.25%葡萄糖组(n=10,C);4.25%葡萄糖+苦参碱组(n=10,D);空白对照组(仅加不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分别于第24 h、48 h、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光镜下的表现。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和B组腹膜间皮细胞小,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生长密集。A、C、D组腹膜间皮细胞大、呈梭形、分布较稀疏;在含2.5%高糖A组,FOXP3mRNA的表达相对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25%高糖C组,FOXP3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含苦参碱溶液的B组和D组中,PMCs表达FOXP3mRNA的相对水平B组较A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FOXP3mRNA,从而保护腹膜间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左卡尼汀、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合适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行3次/周规律透析伴难治性高血压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及标准血液透析基础上,A组(36例)行血液灌流1次/个月,B组(34例)血液灌流3次/周,5次后改为1次/个月,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各参数变化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患者精神、食欲等均较治疗前改善,A组16例瘙痒者9例症状缓解,B组15例瘙痒者3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尿毒症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症状,疗效与治疗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间断胃部灌洗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一次性洗胃法,常因洗胃不彻底,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人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而受到临床质疑.2001年3月~2002年5月,我们试行间断胃部灌洗抢救有机磷药物中毒(AOPP)58例,并与同期58例AOPP患者作疗效对照分析,结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腹膜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腹膜硬化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0,NS组):腹腔每天注射生理盐水30 ml;模型组(n=10,HGC组):腹腔每天注射4.25%的葡萄糖腹透液30 ml+每周1次腹腔注射红霉素6.25万单位;治疗组(n=10,HGM组):腹腔每天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苦参碱溶液30 ml+每周1次腹腔注射红霉素6.25万单位.8周后分别处死每组各10只大鼠,取腹膜组织以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行NF-κB p65蛋白检测,并取腹膜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病检.结果 与NS组比较,HGC和HGM组腹膜间皮细胞NF-κB p65表达上调,但HGC组显著高于HGM组(P<0.05).结论 苦参碱能拮抗高糖引起的NF-κB p65表达上调,减轻腹膜慢性炎症,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他汀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他汀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常规治疗组不给予调酯药,观察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清IL-6和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他汀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24周后较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P<0.05);他汀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血肌酐、尿素氮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微炎症反应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MHD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脏疾病5期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的血脂、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析上述炎症指标对血脂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6例(占28.9%),三酰甘油升高37例(占41.1%),总胆固醇升高31例(占3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62例(占68.9%).(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组ESR、hs-CRP和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组ESR、hs-CRP和IL-6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P<0.05).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升高组和正常组ESR、hs-CRP和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hs-CRP和IL-6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 =-0.263,P<0.05),ESR、hs-CRP和IL-6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 =0.413,P<0.05),hs CRP和IL-6与AIP呈正相关(r=0.289,P<0.05),ESR与AIP无相关性(r=0.046,P=0.725),上述炎症指标未见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有关(r=0.038,P>0.05).结论 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