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TLR4特异性抑制剂调控HMGB1/TLR4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8周龄Balb/c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无菌生理盐水]、对照抑制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含TLR4抑制剂的DMSO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DMSO无菌生理盐水)、模型抑制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含TAK242的DMSO无菌生理盐水),每组6只。收集肝脏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肝脏细胞形态结构,Suzuki评分评估肝脏细胞损伤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HMGB1/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TLR4与HMGB1的共表达作用。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损伤情况较对照组严重,模型抑制组肝脏损伤情况优于模型组;模型组Suzuk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抑制组Suzuki评分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模型抑制组HMGB1、TLR4、IL-1β、IL-6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抑制组HMGB1、TLR4、IL-1β、IL-6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模型抑制组(P <0.05)。模型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模型抑制组(P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HMGB1的免疫活性显著增加,且主要位于细胞浆内;但对照组HMGB1免疫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TLR4特异性抑制剂可显著下调HMGB1/TLR4信号通路及相关信号分子,减轻供肝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供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救治要点、分析瘤体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5月-2012年3月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作为研究组,随机从常规手术组中选出1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年龄、性别、瘤体直径、合并症、病变范围等指标,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均急诊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瘤体直径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全组1例术中死亡,1例出现肺梗,1例出现切口疝.结论:腹主动脉瘤破裂应尽早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移植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将11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肋骨环抱接骨器和可吸收肋骨固定器行手术固定,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固定器位置满意,骨折端骨性愈合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肋骨环抱接骨器固定坚强可靠,但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固定器;可吸收肋骨固定器能在体内降解、吸收,术后不需再次手术取出,是一种理想的肋骨骨折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4.
膈肌膨升症也称膈肌膨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横膈部分或完全上移,可造成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以及消化系统症状,以左侧多见。以往手术治疗膈肌膨隆主要是膈肌折叠缝合术,但该方法术后膈肌膨隆复发率高,往往需要行再次手术。本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人工疝补片(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生产)行左侧膈肌重建术治疗左侧膈肌膨隆症23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组合复苏器(T-piece)在新生儿窒息现场复苏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复苏过程中,根据现场设备准备情况实施自动充气式复苏器或T-piece人工通气。在复苏过程中单纯使用T-piece-面罩正压通气病例123例与在复苏过程中使用了自动充气式气囊人工通气病例102例,入NICU后即刻采取桡动脉微量血行血气分析,并拍摄X线胸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复苏成功率、血气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Tpiece人工通气后气漏的发生率比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人工通气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现场复苏过程中应用T-piece简单、安全、有效,重复操作性强,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气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漏斗胸(PE)是常见的胸壁凹陷性畸形,其病因尚未明确,且PE患儿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19世纪20年代的初次尝试,至今手术仍是治疗PE的唯一有效方法。手术方法主要分传统术式和Nuss手术两大类,传统术式因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重等不足,已基本被弃用。随着Nuss手术的不断开展以及相关设备的改进,其手术指征放宽并被证实具有安全可靠、易于开展等优点,同时学者们对Nuss手术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良,但在具体应用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介绍Nuss手术治疗PE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近年发现青海省颈动脉体瘤(CBT)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笔者总结高海拔地区CBT围术期颈动脉处理经验,期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脑缺血性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20年4月我中心收治的CBT患者151例,共179个瘤体的资料,其中男26例,女125例;瘤体位于左侧60例,右侧63例,双侧28例。 结果:151例CBT患者共179个瘤体中176例成功切除瘤体,手术切除率98.3%。手术时间47~184 min,平均(86±9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125)mL。术中行颈外动脉切断结扎2例,颈外动脉切断、重建术2例;颈动脉分叉破裂修补14例;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动脉重建1例。全组无术中死亡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脑梗塞7例,其中2例因大面积脑梗死亡,5例经治疗康复。 结论:围术期妥善处理颈动脉可有效减少CBT切除术中出血及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差异基因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编号为GSE24376的小鼠感染多房棘球蚴基因芯片数据集,分析感染小鼠和未感染小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取6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和距离病灶组织2 cm的周围肝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个高表达差异基因mRNA相对转录水平。取45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样品(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29份,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病变的肝组织16份),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个高表达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个基因表达上调,12个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囊泡及细胞外基质等细胞成分中,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及活化等生物过程,并且具有CC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活性及趋化因子活性。高表达差异基因CHI3L3 (在人体中为CHI3L1)和CCL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6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组织中CHI3L1和CCL8 mRNA相对转录水平均高于病灶周围肝组织(P <0.01),最高倍数分别达7倍和9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29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样品中,有20份(占69%)呈CHI3L1蛋白高表达,其主要着色部位位于细胞浆;有22份(占76%)呈CCL8蛋白高表达。16份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轻微炎症样品中,2份(占13%)呈CHI3L1蛋白阳性;4份(占33%)呈CCL8蛋白阳性。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改变严重的病灶组织中,CHI3L1和CCL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96%和97%,均高于轻微炎症肝组织的3%和8%(P <0.01)。结论 CHI3L1和CCL8蛋白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二者在机体对虫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2岁,以“上、下肢进行性肌无力10d”为主诉入院。患儿于10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未测),并出现双上肢手腕部无力,逐渐累及双肘部,因无咳嗽、头疼、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未予重视。几天后双上肢无力未见好转,且有加重趋势,故于3d前在当地医院以“感冒”接受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患儿病情反而加重,自感双下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不能独立行走,不能站立,翻身困难,抬头吃力,患儿卧床,言语不清,故急来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0m)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外科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9年9月,在西宁地区外科治疗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体重3.5kg~10kg,年龄1.5个月~2岁,其中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35例,常温非体外循环手术4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8例.结果:住院死亡1例,存活46例,随访2个月~3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I级.结论: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西宁地区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