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动脉晚期CT血管成像(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在肾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6例超声提示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和5例活体供肾者行CT平扫和动脉早期、晚期及实质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动脉晚期的数据进行肾静脉图像重组、动脉早期的数据进行肾动脉图像重组,并将两组图像融合在一起.分析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对评价肾静脉系统的价值.结果:动脉晚期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能清楚地显示肾静脉主干的变异,包括环主动脉左肾静脉、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及多条右肾静脉,其显示率分别为15.7%、2.0%和31.4%.且能准确显示肾静脉属支,包括左肾上腺静脉、左性腺静脉、汇入左肾静脉的腰静脉、汇入右肾静脉的右肾上腺静脉及右性腺静脉,其显示率分别为88.2%、88.2%、62.7%、3.9%和2.0%,与利用动脉晚期原始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对肾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完全一致.实质期对显示细小属支和交通支有补充作用,对肾静脉的显示明显差于动脉晚期,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脉晚期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不仅能清楚显示肾静脉系统的整体解剖,且能同时显示动静脉系统的解剖信息,在肾脏病变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MSCT肝动脉造影诊断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共75例预行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均行肝脏动脉期扫描、肝动脉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包括肝动脉解剖和变异类型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统计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75例中接受肝移植手术者共53例,MSCT检查发现肝动脉变异Ⅱ~Ⅹ型共1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诊断的灵敏度:92.5%,特异度:100%,假阴性率:7.5%,假阳性率:0%。结论MSCT是一种快捷、简便、无创、价廉的检查手段,可有效评估肝移植受体术前的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在肾脏手术前肾血管系统解剖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活体供肾者及12例超声提示左肾占位患者行CT平扫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实质期3期动态增强扫描,数据采用Volume viwer 2软件包进行三维重建.由1位放射科及1位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共同对左.肾动静脉的容积再现(VR)融合图像进行评阅,并与腹腔镜操作者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评价其在左肾动静脉解剖术前评估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应用图像融合技术的优势.结果 CTA能准确显示左肾动静脉系统的解剖变异.以术中所见为参考,5例左肾静脉主干变异均检出.且能准确显示左肾静脉属支,包括左肾上腺静脉、左性腺静脉及汇入左肾静脉的腰静脉,其敏感性分别为90%(27/30)、84%(26/31)及87%(20/23),特异性均为100%.诊断左侧副肾动脉的敏感性为90%(9/10),特异性为100%.VR融合图像诊断左肾动脉提前分支4例,术中仅诊断3例.应用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克服了以往VR图像不能清楚显示肾静脉系统的整体解剖及不能同时清楚显示肾动静脉系统解剖的缺点.结论 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能同时清楚准确地显示肾动静脉系统的解剖信息,在肾脏手术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智能触发阈值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阈值条件下的CTA扫描效果,以期提高颈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检查.3组监测阈值分别为80 HU、100 HU、120 HU,监测点选在主动脉弓降部,比较3组双侧颈总动脉、颈静脉胸廓入口处(A点),入口处与分叉处之中点处(B点),颈总动脉分叉处(C点)以及颈静脉孔处(D点)的动静脉强化CT值.结果:在3种监测阈值下,各点的颈动脉强化CT值分别是:A点287.75~316.70,B点338.35~359.30,C点334.70~357.65,D点316.55~320.40,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点的颈静脉强化CT值分别是:A点68.10~104.15,B点100.60~169.60,C点120.10~216.70,D点176.10~247.30,而B、C、D点颈静脉强化CT值显示,监测阈值越低,静脉强化CT值越小.监测阈值为80 HU时的静脉强化显影明显低于100、120 HU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16层螺旋CT而言,以主动脉弓降部为监测点,监测阈值为80 HU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颈动脉CTA图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增强方案对心房颤动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患者共61例,分为两组,A组35例,使用智能触发技术,总对比剂量60 ml、注射流率4 ml/s、监测位置为左房中部、阈值100 HU;B组26例,使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总对比剂量90 ml、注射流率3 ml/s、延迟时间25 s或28 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扫描结束后,所有原始数据重组为1 mm层厚、0.5 mm层距图像后,传至工作站,采用容积成像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明确有无肺静脉变异后,在1 mm层厚图像,选择两侧肺门部肺动脉、左上及右下肺静脉孔处肺静脉、左房中部任意三点,测量兴趣区CT值,计算平均值,并得出肺静脉动脉强化差值.对比两组肺动脉、肺静脉、左房强化效果及肺静脉动脉强化差值.所有统计工作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A组肺动脉强化平均值低于B组,肺静脉、左房强化平均值高于B组.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与固定延迟时间扫描相比,采用智能触发技术可选择性显示肺静脉及左房,更有利容积成像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男40例、女1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四期增强扫描及CTA检查,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肝实质、血管、胆道情况及有无转移.将结果与彩超及临床随访行对照分析.结果:CT检查示:肝动脉并发症3例、门脉并发...  相似文献   
7.
使用MSCT灌注法研究受体肝多期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方法在确定肝移植受体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最佳延迟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接受肝移植术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采用5ml/s的注射流率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50m,行肝门层面同层动态扫描。运用CT灌注的后处理方式绘制腹主动脉、门静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获得肝动脉、门静脉的强化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主动脉平均最大强化值(288±20.14)HU、平均达峰时间(18.48±1.046)s,门脉主干平均最大强化值(135.12±24.91)HU、平均达峰时间(35.36±2.139)s,门脉达峰后平台期持续时间19.5s。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方法可以用于确定肝移植受体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5s,门脉期50s,延迟期85s。其中动脉晚期结合肝脏延迟期扫描有利于肝内富血供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MSCTA检查中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40例患者分为300组和370组,分别注射300mgI/ml优维显90ml、370mgI/ml优维显70ml加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3ml/s。延迟时间为25s、50s、85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入口、腹腔干开口、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及门静脉的CT强化值。结果:370组腹主动脉各节段的CT强化均值均明显高于300组(P<0.05);两组门静脉强化均值差异很小(P>0.05)。结论:370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和碘受量少于300组,但动脉显示效果优于300组,而门静脉的显影相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