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COVID-19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早期发现并隔离疑似或确诊患者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COVID-19的筛查离不开影像检查。本文总结了影像学在COVID-19疫情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影像检查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院内感染因素,提出COVID-19疫情期间影像科室的应急管理策略,包括成立疫情防控管理小组、感染控制区域划分及严格管理、防护级别管理和用品配置、放射检查分类防控管理、提高诊断医师对疾病的鉴别能力、规范受检患者、场地环境、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的管理等,以期对疫情防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的评价,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对男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9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男性乳腺肿块病例,部分病例同时行超声检查(62例).乳腺病灶评价依据2013版BI-RADS,通过2位高年资乳腺放射医师对征象进行分析后作出BI-RADS分类,并将BI-RADS 4a类以上定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PICC置管的169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列出PICC存在的护理问题,运用总结临床经验、分析及循证护理,选择合理技术方法,解决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2组置管的质效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PICC置管术后,其主要并发症下降,操作成功率、置管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以动态了解PICC置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循证,解决问题,不断持续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提高操作技巧,最终可达到降低并发症和促进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等6个模型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纳入103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LNM组(n=50)和CLNM组(n=53),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3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平扫期(NP)模型、动脉期(AP)模型、静脉期(AP)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模型的效能的评价标准为AUC、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两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CT征象中,两组间病灶直径(P=0.001)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NP模型、AP模型、VP模型及NP+AP+VP模型这4个组学模型中NP+AP+VP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最佳。比较临床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融合模型表现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最高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均最好,有望对术前评估PTC患者CLNM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参照国际最新规范《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70-2015)的尘肺病影像诊断分期标准,回顾性分析影像医师诊断尘肺病影像学分期的一致性、个体间一致性及原始报告诊断的可靠性,为提高尘肺病影像学分期诊断的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 邀请3名不同年资的尘肺病影像诊断医师R1、R2、R3(低、中、高)在尘肺诊断专用工作站对9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叁期尘肺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9月,选择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94例叁期尘肺患者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和MPR检查,对大阴影检出率及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 2检验。 结果:患者MPR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乳腺癌原发灶的X线及超声征象术前无创预测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20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女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ALN病理结果是否有转移灶,将病人分为ALN阳性组(154例)和阴性组(166例)。数据集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56例)和测试集(64例)。提取乳腺癌原发灶的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和超声(US)影像征象,选择最优算法分别构建基于FFDM、US征象以及两者联合的ALN转移预测模型,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效能并选取最优模型。采用SHAP可解释技术可视化最优模型决策过程,解析乳腺癌ALN转移的影像预测因子。2组病人FFDM和超声影像征象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的AUC。结果 基于FFDM、US以及联合特征构建的3种模型,其AUC值有递增趋势,但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HAP可解释技术显示,乳腺癌ALN转移的前5个重要影像预测因子包括2个US征象(肿块最大径、强回声光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行PICC置管的169例肿瘤化疗患者以2011年1—12月置管者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置管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列出PICC存在的护理问题,运用循证护理解决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合理的技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两组置管的效果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后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下降,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循证方法可以动态了解PICC置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循证,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提高操作技巧,最终可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促进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名住院化疗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患者化疗期间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对当前健康教育的需求,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需求及不足,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由专职的医护人员一对一进行,包括:血管的评价、输液器的选择、化疗药物滴注过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应对措施、膳食、心理等针对性干预指导,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与干预前按一般的护理常规给予护理进行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症状频率、严重程度比较,显著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总体健康对比显著高于干预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及患者满意的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个体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化疗患者化疗期间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330例HCC患者,根据病理所见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n=85)、中分化组(n=161)及低分化组(n=84),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3:1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影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