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患者女,25岁。2012年5月15日因突发右侧搏动性突眼伴颅内杂音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病房。8年前该患者曾接受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呈搏动性突出,右眶内侧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四肢活动自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42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对手术前后的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变脊髓的功能状况,预后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等均无显著性相关,而与术前的脊髓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必然选择.全切肿瘤、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椎板切除术后的椎板重建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起病后2~24h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尿激酶用量50~125万u(平均85万u).结果 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9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17例;经动脉内溶栓治疗后,闭塞的颈内动脉系统再通63.8%(44/69),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63.2%(12/19).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3.05±8.10)、(8.82±6.00)分,与治疗前的(18.86±8.2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2.39,均P<0.01);治疗后ADL评分第7天和第14天分别为:(1.75±1.37)、(3.50±1.29)分,与治疗前的(4.82±1.3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2.44,均P<0.01).术后随访1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好转72.7%(64/88),并发脑出血3.4%(3/88),消化道出血11.4%(10/88).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见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价值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较小量的脑出血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内科治疗方式,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灾难发生后3天,5月15日,卫生部紧急制订下发《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从疫情监测、病媒生物防制、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等9个方面指导地震灾区防疫工作,并发布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心理危机干预》要点,从干预前的准备、行动计划的制定到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均作了说明和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42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对手术前后的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变脊髓的功能状况,预后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等均无显著性相关,而与术前的脊髓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必然选择.全切肿瘤、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椎板切除术后的椎板重建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IM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IMC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4例乳腺IMC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大体检查。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桑椹状、微乳头状或小腺管样排列,癌巢与周围间质形成明显的空隙。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化染色EMA阳性部位在癌细胞巢团或微乳头状、腺管的外表面。结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