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肽Ⅱ(AngⅡ)不同受体亚型(AT1,AT2)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T1拮抗剂坎地沙坦(CV)、AT2拮抗剂PD123319(PD)和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金雀异黄素作用下AngII诱导产生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分对照组、AngII组、AngII+10-10~10-5mol·L-1CV组、AngⅡ+10-9~10-6mol·L-1PD组、AngⅡ+CV+PD组、AngⅡ+金雀异黄素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跨膜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坎地沙坦在10-10~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由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r=0.95,P<0.05)。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增强或抑制作用。金雀异黄素组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低于AngⅡ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ngⅡ影响VSMC迁移能力的生物学效应由AT1介导;AT2在VSMC迁移过程中不起作用或者不起主要作用。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也参与了AngⅡ诱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3.
4.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多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多重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腺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方法使VSMC表达AngⅡ 2型受体 (AT2R)并检测不同时相点AT2R表达率 ;对比AT2R表达前后AngⅡ 1型受体 (AT1R)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对AngⅡ刺激的反应 ;通过 5 溴尿苷 (BrdU)参入法、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VSMC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所受的影响。结果 VSMC的AT2R转染最高表达率在转染后 4 8h(89 5 1% ) ,AT1R最高表达率为 77 94 %。AT2R峰值表达时 ,转染组VSMC的BrdU参入量降低 5 1 6 %(P <0 0 1) ,细胞跨膜迁移数减少 6 2 2 % (P <0 0 5 ) ,细胞凋亡率由 7 6 %± 1 6 %显著地增加至32 1%± 5 5 % (P <0 0 1)。而未转染组以AT1R表达为主 ,AngⅡ作用明显具有促进VSMC增殖、迁移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结论 VSMC转染表达AT2R后 ,可显著地抑制AngⅡ通过AT1R所介导的促进VSMC增殖、迁移以及减少其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误诊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34岁,因间断双下肢及颜面水肿,伴腹胀,手指麻木,双腿无力,食欲下降,体质量下降约10 kg,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肾炎",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后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平卧时呼吸困难、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急诊入我院后查体:端坐位,表情痛苦,贫血貌,血压144/88 mmHg.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核融合蛋白Ag85B-Mpt64190-198-Mth8.4(AMM)和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构建的亚单位疫苗强化BCG初始免疫的免疫效应.方法 将融合蛋白AMM、佐剂DDA和BCG-PSN混合构建AMM亚单位疫苗.实验1组BCG初免后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实验2组BCG初免后分别于第8周、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及仅BCG免疫两个对照组.BCG初免后第14周、第22周,应用ELISPOT、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在第22周用BCG活菌攻击被免疫小鼠,间隔4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检测T细胞分型及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1)IFN-γ水平:BCG初免后14周,特异性抗原Ag85B刺激后实验2组分泌IFN-γ的细胞数(135±14)明显高于仅BCG免疫组(194±16),t=10.98,P<0.01;BCG初免后22周,实验2组(208±11)同样高于仅BCG免疫组(57±18),t=6.43,P<0.01.(2)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实验2组的IgGI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实验1组,而作为反映Th1型免疫反应指标的IgG2a/IgG1比值,强化免疫两次组低于强化一次组.(3)BCG模拟攻击被免疫小鼠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实验1、2组均高于仅BCG免疫组(t1=3.08,t<2>=3.16,P<0.05).结论 BEG免疫-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两次能够引起较强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激活调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其受体(ATRs)在局部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VSMC为基础,采用细胞化学和改良Boyden'schamber的方法,观察AngⅡ干预VSMC后AngII受体的表达、VSMC迁移能力的变化、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动态组装变化,并探讨AT1R拮抗剂、AT2R拮抗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AngII10-7mol/L可以刺激VSMC发生迁移,该作用是通过影响VSMC内应力纤维动态组装而实现的;AngII干预VSMC后可使AT1R表达上调,随着作用时间延长AT1R表达水平下降。AT1R拮抗剂可下调AT1R表达。AngII通过AT1R的介导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能力的生物学效应。AT2R对此无明显影响。结论:AngII通过AT1R介导来调节VSMC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动态组装,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从而发挥其介导VSMC迁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清Klotho,人附睾蛋白4(HE4)和尿调节素 (UMOD)表达水平在评估疾病预后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对120例CKD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血清同时应用ELISA检测Klotho和HE4,电化学发光法检测UMOD表达水平,分析各因子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患者随访12个月后,根据GFR下降幅度分为恶化组和稳定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因子变化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因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血清Klotho,UMOD,GFR和HE4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92,58.235,23.668和33.341,均P<0.05)。Klotho,UMOD与GFR呈现正相关性(r=0.682,0.582,P<0.001),HE4与GFR呈负相关性(r=-0.627,P<0.001)。随访结束时血清Klotho,UMOD水平明显低于随访前,HE4水平明显高于随访前,恶性组患者的变化幅度与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3,18.600和16.645,均P<0.001 5)。随访12个月后患者死亡45例(37.50%),高Klotho,UMOD水平组不良预后风险低于低Klotho,UMOD水平组,高HE4水平组不良预后风险高于低HE4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3.960,7.484;P=0.034,0.047,0.006)。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血清中Klotho,HE4,UMOD均存在异常表达,其中血清Klotho,UMOD水平降低以及HE4水平升高可增加肾功能恶化风险,三种血清因子联合可提高对预后评估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常见蝇类对环境中动物废弃物的分解、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结果,从动物废弃物中共采到蝇类幼虫24种,甲虫6种,螨2种,其中主要为丽蝇、绿蝇与麻蝇。这些幼虫在孳生期间可以消耗动物废弃物,减少气味与污染,起到一定的生物净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幼虫在高峰季节20天左右就可以消除2.5公斤的动物废弃物,并且表明在动物废弃物分解、净化过程中,蝇类及其它节肢动物之间相互交替,有利于环境中动物废弃物的清理。此外,文中对该问题的利弊还予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