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在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的同时予以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的同时予以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及治疗第3、7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除治疗第3天,对照组患者hs-CRP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组内两两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7天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可减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易小龙 《家庭医生》2010,(13):67-67
“我又拉黑便了。”既是我的老同学,又是“老”病人的李文,一大早就打来电话。 前些日子,他因为出现黑便而住进了消化科,与我“共处一室”——我成了他的主管医生。当时,他被诊断为胃溃疡并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普外科术后发生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其它手术患者共283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普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01,95%CI:1.117~3.472)、手术类型(OR=2.199,95%CI:1.203~4.425)及术中低灌注(OR=2.421,95%CI:1.387~4.974)是普外科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年龄≥65岁、恶性肿瘤手术及术中低灌注是普外科术后脑梗死形成的可能原因,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对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对预防普外科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易小龙 《家庭医生》2008,(11):20-20
张伯是一名乙肝病人,这次却并非因肝炎暴发而来,而是出现了肝硬化,有轻度腹水,双腿也浮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36例乳腺癌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合并T2DM组(n=49)及非合并T2DM组(n=87),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无病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状况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T2DM组复发转移率(29%)高于非合并T2DM组(14%),无病生存率低于非合并T2DM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的预后分析显示,合并T2DM、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T2DM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549例,男301例、女248例,年龄9~82岁,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胃肠道肿瘤、脾破裂、肠破裂、胆囊炎、肝破裂等,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297例及对照组2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消毒、换药处理手术切口,微波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于术后48 h加用切口部位微波治疗,2次/d,20 min/次,微波治疗时间至切口拆线。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术后35 d时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Ⅰ、Ⅱ、Ⅲ类手术切口的切口感染率。结果微波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70%、9.13%,微波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Ⅱ类切口中,微波治疗组、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48%(4/161)、6.62%(9/136);Ⅲ类切口中,微波治疗组、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80%、15.73%,微波治疗组Ⅱ、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应用微波治疗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为16岁男性,因“腹痛伴黏液血便2 d”入院。患者有典型口唇及鼻周黑斑,以肠套叠为主要首诊症状,接受急诊剖腹探查术并切除病变段结肠,病理提示错构瘤性息肉,基因检测证实存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11)突变,本例患者排除阳性家族史。结论 皮肤黏膜黑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遗传史可诊断为PJS,定期内镜监测胃肠道息肉状况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急腹症的发生及降低息肉癌变风险,内镜下息肉切除和(或)外科手术切除为其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弦:收集233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O.01),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影响结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O.01)。结论:肿瘤浸润深度与分化程度是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于指导结肠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