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脏骤停,抢救是否成功,除病因外,与停搏次数及时间直接相关,我院成功救治一例AMI后反复5次心脏停搏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0岁。2000年5月12日  相似文献   
2.
病例 女25岁。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2年于1992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2年来无明显诱因常出现右上腹部阵发性胀痛,牵涉右肩背部痛,每次发作持续约数小时,可自行缓解,院外诊断“胆囊炎”,服药治疗效果不佳,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7℃,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轻压痛,莫非氏征  相似文献   
3.
接触镜在全球的应用日益广泛,配适方法的不断进步是目前接触镜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的原因之一。在接触镜适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先进影像技术被运用于指导接触镜的配适,这些技术的出现简化了接触镜适配的过程,为临床医生进行简便、准确、个性化的接触镜适配提供了帮助,也为接触镜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等医药院校学报的特点及其作用,针对各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存在的对医药院校学报不够重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医药院校学报的作用,合理利用高等医药院校学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既往临床上所采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多为普通剂型,由于半衰期短,对夜间喘息的病人疗效不佳,常需要在夜间重复用药,从而影响患者的休息,并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黄疸4年入院。患者4年来常出现右上腹阵发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黄疸、畏寒发热,按“胆囊炎”服药治疗无好转,症状反复发作而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分,血压15/10kPa,巩膜及皮肤黄染,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轻压痛,莫非氏征(—)。化验:WBC7.8×10~9/L,N0.87,  相似文献   
7.
病员女,54岁,退休干部,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轻度神经官能症入院治疗,查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血压22.5/14.0kPa,其它一般情况良好。病人自认为病情严重,求医心理强,且急于求成,情绪不稳定。 我们将该病人在住院期分为三个期,即入院期、治疗期和恢复期,在这三个期中分别进行相应的护理。 1 入院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喉癌与肺结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78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中合并肺结核者14例,本组喉癌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17.95%,而同期非喉癌患者肺结核发生率为1.30%,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肺结核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4例喉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有11例行PPD皮内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喉癌与肺结核并存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内在联系,肺结核为喉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喉癌与肺结核之关系未见丈献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巩膜镜初戴者戴镜前、后的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 观察配戴巩膜镜对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共纳入温州医科大学从未配戴过巩膜镜的在校健康学生22名, 所有被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一眼进行数据采集, 配戴巩膜镜。使用功能性裂隙灯生物显微镜(FSLB)分别于戴镜前, 戴镜0、1、2、3 h拍摄颞侧巩膜镜镜下和镜外区域的球结膜获得球结膜微循环和微血管影像, 并使用自行编写的软件测量获得微循环及微血管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戴镜前/后、镜下/镜外的球结膜微循环及微血管参数之间的差异, 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纳入22名被检者的22只眼(13只右眼, 9只左眼), 在眼表微血管形态方面, 镜外区域戴镜0 h时血管密度(1.482±0.100)较戴镜前血管密度(1.408±0.124)明显升高(P=0.019)。在眼表微循环方面, 镜外区域戴镜前血流量[(104.5±28.4)pl/s]高于戴镜1 h时血流量[(86.1±20.9)pl/s] (P=0.027);镜下区域血管直径在戴镜3 h时[(18.39±1.90)μm]与戴...  相似文献   
10.
施策  龙顺波  王智昊 《吉林医学》2013,34(19):3950-3950
<正>眩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为空间定位障碍而生的一种运动幻觉或错觉,患者出现主观空间定向错误,能够叙述自身转动或周围环境转动的病理现象[1]。我科于2011年4月~9月收治眩晕患者188例,应用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脱水等药物治疗,并运用全自动SRM-IV型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及手动复位,治疗效果满意。本文就眩晕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