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早在1904年对昼夜眼压波动就有所认识。由于眼压的基本机理和许多影响眼压的内外因素不完全明了,这一很早发现的现象至今未能从理论上得到彻底的阐明,加上条件限制,在临床应用上也各有取舍。一般认为眼压的病理标准是≥30mmHg,但实际上很多早期单纯性青光眼的眼压低于此值。我们所做正常眼眼压的测量,经统计学处理的病理标准是≥25mmHg(Schiotz眼压计)。眼压数据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诊断上应参照其他检查,以免误诊。正常眼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但随着脉搏、呼吸、体位、运动、内分泌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未知因素的影响,可产生短暂或较长时间的波动。昼夜眼压波动曲线(下称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青光眼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组用针刺及针药结合治疗单纯型青光眼21例42跟,取得了一定疗效。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对临床已确诊的原发性单纯性青光眼21例42眼进行分组。Ⅰ组:视乳头杯盘比C/D<0.6和视野正常,但昼夜眼压曲线与各种激发试验中三项阳性,或1~2项重复强阳性者23眼;Ⅱ组:Ⅰ组中前两项有一项异常,即C/D≥0.6或双眼比差≥0.2或视野有青光眼性改变,其他同Ⅰ组者13眼;Ⅲ组:Ⅰ组中前两项皆异常,其他同Ⅰ组者6眼。其中确诊后已用抗青光眼药物者29眼,确诊后未用药者13眼。男性5例10眼,  相似文献   
3.
眼球挫伤后视网膜水肿亦称Berlin水肿或视网膜震荡[1]。为了观察眼球挫伤对视网膜的损害,本文检测挫伤眼视网膜敏感度变化,评价眼球挫伤视网膜损害程度。1临床资料和方法1997年7月~1998年3月间眼球挫伤后48h内在本院就诊的患者,选择伤眼无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房内(-)~(+),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的患者明例,男65例,女15例。检查并记录伤眼对侧眼视力,0.5%托毗卡胺散瞳检眼镜下的视网膜渗出水肿情况,采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研制的HQDS-l型电脑视野仪检测伤眼及对侧眼视网膜光敏感度。受检眼瞳孔直径)3mm,矫正屈光,电脑…  相似文献   
4.
利用NICOLET CA—1000型原黑—白棋盘格图形信号,通过增设工作类别开关和彩色棋盘格图形选择开关,研制成黑—白和彩色棋盘格图形兼容的刺激器.对正常人做了初步VEP 测试。因彩色呈棋盘格图形,使诱发电位有较稳定(较彩色闪烁刺激)的波形,类似黑—白盘棋格反转视诱发电位的波形,又含有较多颜色影响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视诱发皮质电位VECP(visual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是刺激视觉发生的信号,在大脑皮层视区产生的电位变化,用作视路功能检查的方法,因其刺激条件多种多样,且个体差异又大,所以尚未用于临床诊断。然而,如严密地判定刺激条件,预料用VECP可以得到中心视功能的检查。众所周知,使用视角小的闪光刺激比视角大的刺激光会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颜色棋盘格图形信号对正常眼对照(NC)组,高眼压(OH)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组作视诱发电位测试,对其波形进行了分析,并就三组的测试结果做了比较。NC组不同颜色信号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OH组、POAG组黑-白与黑-红,黑-白与黑-兰有显著性差异。NC组与OH组,POAG组t测验除NC组与OH组的黑-白信号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呈显著性改变,尤以黑-红,黑-兰信号有非常显著性改变。根据测试结果,P1波潜时同一眼的黑-红减黑-白差值>4ms者POAG组29眼中有23眼占79%,OH组27眼中有15眼,占56%,而NC组仅占6%。这结果提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系统的功能变化有可能用于临床,做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观察15挫伤眼治疗前后视力和视网膜光敏感度,认为眼挫伤后“血一视网膜屏障”的变化是视网膜神经上皮病理的基础,即视网膜光敏感度变化的原因,通过本文眼挫伤视网膜敏感度变化的检测分析认为,视网膜光敏感度对眼挫伤的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中心动脉阻塞多见于患血管病的老年人,常引起完全而永久性失明。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差,针刺治疗效果较满意。1969~1980年我院门诊收治视网膜中心动脉阻塞(不包括分枝或睫状动脉阻塞)49例,49只眼,这些病例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皆不明显,后以针刺治疗为主,或于初诊时用针刺辅以少量药物治疗获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