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寻找山东籍Wilson病患者WND基因突变热点,以便易于用SSCP及酶切分析方法检出。使无先证者及独生子女家系易于作出基因诊断,同时可用于杂合子筛查。方法 PCR扩增WND基因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区域,SSCP检洲点突变,用MSPI内切酶进一步验证G-T突变的正确性。结果 13例Wilson患者,检出778密码子G-T纯合突变2例,杂舍突变7例,未突变4例,共计26条染色体,突变染色体11条,总染色体突变率为42.3%。结论 WND基因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G-T突变是山东WD患者的一个突变热点。SSCP和酶切分析是诊断此位点突变的便捷方法,可用于WD患者及杂合子检出。  相似文献   
2.
RNAi下调survivin表达诱导成人神经细胞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的表达,并评价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后连入pBSHH1构建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pBSHH1-survivin;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评价其对SH-SY5Y细胞内源性survivin表达的抑制作用;运用Hoechst33258核染色、DNA凝胶电泳以及AnnexinFITC染色检测survivin表达下调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实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印迹表明质粒转染SH-SY5Y细胞后能明显下调survivin的表达;Hoechst33258核染色、DNA凝胶电泳以及AnnexinⅤFITC染色显示下调survivin的表达能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有效针对survivin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下调survivin的表达能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1岁,湖南常德津市人.患者自述约在7岁时出现皮肤色斑,呈黑褐色,直径0.5 mm~3 mm,最先出现于唇黏膜,而后逐渐在手指及脚趾上出现,未予重视.患者在14岁时出现间歇性便秘症状,约每周排便1次,且偶有间歇性腹痛,位于脐周,呈阵发性隐痛,能忍受,可自行缓解,自觉腹痛与排便无关.16岁时,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性息肉,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湘雅二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行全消化道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其胃内可见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息肉,小的直径约为0.3 cm,大的直径3 cm~4 cm,多呈圆形,部分有分叶,表面充血肿胀;十二指肠内可见多发性小息肉,直径约0.3 cm~0.6 cm空肠上段可见一直径约2.5 cm的圆形亚蒂息肉,表面充血;回肠末端可见直径在0.3 cm~0.5 cm的多发性、圆形、亚蒂的息肉样病变;而结肠内因其内容物较多,黏膜显示欠清.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小  白芝兰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2):1139-1141
血管性痴呆 (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智能和认知能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在我国其发病率高于Alzheimer’sdisease(AD) ,在老年期疾呆中占第 1位[1] 。由于其可预防性使得早期诊断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往对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测试等 ,随着影像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 ,影像检查作为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VD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 ,两者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尤其是后者将有可能为VD的发生、发展、监测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而成为VD早期诊断的一种有…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监测输入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患儿的血糖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试纸法和电极法对输入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患儿监测的血糖值作比较。方法对32例患儿分别在输入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前和输入2h后进行试纸法和电极法的血糖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输入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前两种方法监测的血糖平均值接近,P〉0.05;输入人免疫丙种球蛋白2h后测得的血糖平均值试纸法高于电极法,P〈0.01。结论输入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后用试纸法测得的血糖值偏高,宜使用电极法测血糖。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单体型分析及突变检测在Wilson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染色体单体型分析法与突变检测相结合的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以8个汉族WD家系为对象,用D13S316、D13S133和D13S3143个[CA]n重复遗传标记构建染色体单体型,进行WD家系内的诊断研究;对先证者的致病突变已明确的5个家系,同时用PCR-SSCP检测法检测突变以完善诊断。结果找到了1例无症状期WD患者,5例杂合子。结论通过分析D13S316、D13S133、D13S314构成的染色体单体型,基本可为先证者同胞兄妹明确诊断;对致病突变已确定的家系,突变检测能为诊断提供直接而肯定的依据。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前已明确ANK1、SPTB、SPTA1、SLC4A1和EPB42基因突变可引起其对应的编码蛋白质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缺陷。本研究旨在分析HS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6例中国湖南HS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检测HS致病基因突变和胆红素代谢调控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 UGT1A1)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MedicalGenetic...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角蛋白9基因突变热点区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一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7人(3名患者,4名正常人)和家系外10位正常人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然后对角蛋白9基因的突变热点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该家系中3例患者的角蛋白9基因编码区第485位碱基发生G→A的突变,导致第162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162Q),而4位家系内正常人和家系外10位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角蛋白9基因的G485A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胰腺炎是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罕见类型,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胰腺炎类似。1996年Whitcomb首次报道PRSS1基因突变为遗传性胰腺炎的病因。随后SPINK1基因、CFTR基因、CTRC基因被报道与遗传性胰腺炎相关,但它们是否为遗传性胰腺炎的致病基因仍存在争议。PRSS1编码阳离子胰蛋白酶原,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胰蛋白原激活增加或失活减少,引起临床胰腺炎。目前已经报道了超过20种PRSS1的致病性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R122H、N29I、和A16V。遗传性胰腺炎发病年龄较早,通常在20岁前起病,平均发病年龄为10岁,进展为慢性胰腺炎的平均年龄为20岁,50岁以后胰腺癌发病风险明显增加。遗传性胰腺炎患者的监管包括:避免环境触发,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疗,疼痛的管理,内镜或手术治疗以及胰腺癌的监测。笔者重点就PRSS1相关性遗传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及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了解STK11/LKB1的转录起始位点信息,分析其可能的候选启动子区段,为以后进行STK11/LKB1的转录调控研究作准备。方法通过检索网上数据库资料,获得STK11/LKB11的转录本信息;运用MethPrimer和FirstEF两种程序,对包含STK11/LKB1基因“第一外显子”、“第一内含子”及其5’UTR区上游的gDNA片段序列,分别进行CpG岛分析和第一外显子预测;利用PromoterInspector等预测程序,对STK11/LKB1的启动子进行预测。结果目前已知的STK11/LKB1转录本中,5’UTR区最长的序列为BC007981(GenBank登录号);STK11/LKB1基因属于典型的CpG岛相关基因,现有的“第一外显子”之5’上游已不再有外显子,已有的5’UTR区基本已基本接近STK11/LKB1的转录起始位点;在BC007981的5’上游约200bp到400bp内很可能存在有启动子。结论STK11/LKB1已有的5’UTR区基本已基本接近STK11/LKB1的转录起始位点,在BC007981的5’上游数百bp内很可能能找到具有启动活性的区段从而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的转录调控研究。实验明确其真实的转录起始位点应已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