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用动物血栓栓塞模型显像评估99^Tc^m标记人源化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F(ab)2片段SZ21F(ab)2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体外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犬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估SZ21F(ab)2与血小板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法修饰SZ21F(ab)2分子的亚氨基,以99^Tc^m-葡庚糖酸钠(GH)转换络合法进行标记。分别用快速薄层层析(ITLC)法和ELISA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及生物活性。对3条肺动脉血栓和8条(包括上述3条)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比格犬模型进行显像研究。结果SZ21F(ab)2抑制ADP诱导的犬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聚集实验的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2.49±1.88)μg/ml。ITLC法测得标记物的放化纯为90%~95%,ELISA测定结果表明标记后抗体保留了免疫活性。注射显像剂后1h,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均出现放射性浓聚。注射后3h,在体显像肺动脉血栓和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模型的放射性靶/本底(T/B)比值分别为3.03±1.18和3.51±0.62。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0.083%ID/g和0.076%ID/g。体外检测结果表明:肺动脉血栓与正常肺组织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12.8,后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5.2,与肌肉的比值平均为127.0。结论99^Tc^m-SZ21F(ab)2与人血小板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潜在的血栓显像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心脏受累心肌MRI对比剂延迟强化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HCM患儿7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心脏MRI检查,并行对比剂增强心肌显像。根据左心室心肌是否存在延迟强化,将患儿分为延迟强化组和非延迟强化组,并进一步分析受累心肌对比剂延迟强化的范围及程度等。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儿的预后差别,两组临床数据间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71例HCM患儿中,9例(12.7%)患儿左心室为对称性肥厚,其中2例患儿进展至终末期。52例(73%)患儿出现心肌延迟强化,其延迟强化组患儿左心室质量高于非延迟强化组患儿[(112.7±57.9)g/m2 vs.(70.3±37.4)g/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25);但两组左室室壁厚度[(19.4±6.3)mm/m2 vs.(18.1±7.9)m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513)。HCM患儿随访(2.4±1.6)年显示,心肌延迟强化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χ2=4.77,P=0.029)。结论HCM患儿中,其心肌延迟强化发生率与成人患者接近,并且心肌延迟强化具有判断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99Tcm-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444在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动物模型中的显像效果.方法 选5条杂种犬,制备左下肺动脉血栓和右股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注射显像剂后即刻(30 s)、2、3、4、5、10、15、30、60、90和120 min分别取静脉血1ml,测质量及放射性计数.以注射后即刻的血液放射性计数为100%,计算各时间点的99Tcm-DMP444血液清除率.注射后15、30、60、90和120 min,分别进行胸部及双后肢平面显像.应用ROI方法,分别计算肺血栓/肺本底(P/L)、股静脉血栓/对侧股静脉血(D/B)和股静脉血栓/肌肉本底(D/M)的放射性比值.显像结束后,取出血栓分别测定肺动脉血栓和股静脉血栓摄取99Tcm-DMP444的%ID/g.不同时间点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99Tcm-DMP444注射后120 min的血液清除率为(65.4±3.9)%.左下肺动脉及右股静脉血栓部位放射性摄取随时间逐步增强,注射后15至120 min,P/L,D/B和D/M比值分别从2.41±0.28、1.67±0.33、2.20±0.14增加至3.96±0.64、2.56±0.57、3.90±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7、7.68和9.37,P均<0.05).PE和后肢DVT的%ID/g分别为0.085±0.023和0.054±0.018.结论 99Tcm-DMP444能无创性地早期检测急性PE和下肢DVT,是较为理想的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后,将患者分为CTED组及非CTE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体征、辅助检查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CTED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CTED组72例(60.0%),平均年龄(62.0±13.0)岁;非CTED组48例(40.0%),平均年龄(60.9±12.8)岁。CTED组女性患者(75.0%vs. 54.2%,P=0.018)和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1的患者(37.7%vs. 16.7%,P=0.012)比例均高于非CTED组,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显著多于非CTED组(中位值:7.0个vs. 4.5个,P<0.001)。APE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48.1%vs. 51.9%,P=0.299),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vs. 34.4%,P&...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门控心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评价运动试验后缺血性心肌顿抑.方法:对10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及30例冠心病低度可能的患者行运动试验后早期(5~15 min)、延迟(约1.5 h)及隔日静息门控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用QGS软件处理得到左心室EF、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并对心肌灌注进行17节段5分法评分.根据心肌灌注显像将108例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70例)和心肌显像正常组(38例),比较心肌缺血组、心肌显像正常组及冠心病低度可能组运动试验后早期、延迟及静息左心室EF、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组患者运动试验后早期及延迟显像时左心室EF值低于静息EF值;心肌缺血组运动试验后收缩末期容积较静息时增加,运动试验后收缩末期容积与静息收缩末期容积的比值分别为1.28(早期)、1.25(延迟);三组患者舒张末期容积差别无统计意义.左心室EF值下降及收缩末期容积扩张有很好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DS是左心室EF值下降及收缩末期容积扩张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肌显像正常组及CAD低度可能组无此变化.结论:在运动试验门控心肌SPECT显像中,心肌缺血患者常会出现心肌顿抑,表现为左心室功能的延迟恢复,即运动试验后左心室EF降低、收缩末期容积扩张.并且,心肌顿抑的发生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肌缺血的数量是运动试验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肌桥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肌桥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9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前降支肌桥,不合并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且无心肌梗死病史的住院患者,接受运动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96例肌桥患者,收缩期压迫血管的平均狭窄程度为(65±19)%.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共发现20例心肌缺血,阳性率为20.8%(20/96),明显高于负荷试验心电图(2.1%).对于肌桥压迫血管呈重度狭窄(≥75%)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的比例(50%)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6.3%,χ2=24.758,P<0.001);静息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的肌桥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54.2%和9.7%,χ2=21.558,P<0.001).随诊期间,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组中,有1例发生心绞痛;而显像阴性组中,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压迫血管狭窄严重以及静息心电图异常的肌桥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的比例较高.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检测肌桥所致心肌缺血以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99Tcm-MIBI SPECT/18F-FDG 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心脏MRI延迟增强成像2种影像学方法评价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心肌损伤的特点.方法 对42例明确诊断为IDCM的连续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53±12)岁],行99Tcm-MIBI SPECT、18F-FDG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和心脏MRI延迟成像,间隔时间为3~7d.利用17节段模型分别为各节段心肌灌注和代谢图像的放射性摄取评分,共分为4个等级:0=摄取正常,1=摄取轻度降低,2=摄取中度降低,3=摄取严重降低.根据心肌灌注/代谢匹配情况分为正常、不匹配、轻中度匹配、完全匹配4组;根据心脏MRI延迟成像结果分为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透壁强化3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强化组间的灌注/代谢异常率差异和不同灌注/代谢匹配组间的延迟强化发生率.结果 全部42例患者中,18例心脏MRI延迟成像出现延迟强化,其中94.4% (17/18)患者心肌灌注/代谢异常;而另外24例心脏MRI延迟成像无延迟强化患者中,仅有33.3% (8/24)患者心肌灌注/代谢异常(x2=15.944,P<0.001).心肌节段分析中,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透壁强化3组相应的心肌灌注/代谢情况有差异,灌注/代谢正常率分别为86.2% (526/610)、71.0% (44/62)和28.6% (12/42)(x2=14.276,P<0.001).灌注/代谢不匹配组中75.9% (63/83)的心肌节段无延迟强化,而灌注/代谢完全匹配组透壁强化的发生率(44.4%,12/27)明显高于其他3组[正常组2.1%(12/582)、不匹配组18.1%(15/83)、轻中度匹配组13.6%(3/22),x2=112.530,P<0.001].结论 心脏MRI延迟成像检测轻度纤维化更敏感,而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够检测更多受损但存活的心肌.结合2种影像学方法评价IDCM患者心肌损伤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准确性,评价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程度.方法 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无急性肺栓塞病史.所有患者先后行肺V/Q显像和CTPA检查,并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对V/Q显像和CTPA检查结果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结果 肺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7/17),71.9%(23/32)和81.6%(40/49),CTPA分别为94.1%(16/17),81.2%(26/32)和85.7%(42/49).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75.5%(37/49),Kappa值为0.513,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 肺V/Q显像和CTPA均是诊断CTEPH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CTEP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次通过肺灌注显像 (FPPPI)联合肺灌注显像 (PPI)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患者 116例 ,术前均行右心导管、FPPPI及PP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 10 5例患者术后 5~ 14d再次行FPPPI及PPI,33例患者于术后 3~ 11个月进行第 3次FPPPI及PPI复查。按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组。结果 ① 116例患者FPPPI法所测肺平衡时间 (LET)、上肺野与下肺野比值 (S L)及超声心动图所测肺动脉压力 (EPAP)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收缩压 (SPAP)的r值分别为0 85 6 ,0 5 0 3及 0 5 72 (P <0 0 1)。②以MPAP为标准 ,FPPPI、PPI及FPPPI PPI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分别为 94 7%、78 8%及 96 4 % ,特异性分别为 6 8 3%、5 2 8%及 72 7% ,准确性分别为 85 3%、70 7%及 89 7%。③ 10 5例患者术前与术后 5~ 14dLET分别为 (2 7 71± 10 85 )s和 (2 0 96± 6 2 5 )s(P <0 0 0 1) ;S L分别为 1 4 3± 0 4 1和 1 30± 0 35 (P <0 0 0 1)。④LET在MPAP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组的完全改善率分别为 4 7 6 %、34 5 %及 1 4例 ;部分改善率分别为 4 0 5 %、6 2 1%及 3 4例 (P <0 0 0 1)。S L在各组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68Ga-FAPI)PET/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进行68Ga-FAPI PET/CT显像,分别计算左心室心肌和血池(左心房)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用于测定心肌室壁厚度,并同时进行延迟增强(LGE)成像。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心肌节段68GaFAPI摄取的SUVmax与LGE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均有显著高于血池的心肌68Ga-FAPI摄取[SUVmax分别为(8.83±2.72)和(1.11±0.12),P=0.003],心肌摄取68Ga-FAPI的范围明显大于LGE区域(P<0.001),仅有68Ga-FAPI摄取的区域常位于LGE边缘。透壁LGE区的68GaFAPI摄取强度低于非透壁LGE区。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有显著的68Ga-FAPI高摄取,且摄取范围明显超过cMRI-LGE区域,初步提示68Ga-FAPI PET/CT对早期鉴别纤维重构可能具有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