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本文综述了2021年6月29日《Neuro-Oncology》上线的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的总体变化。2021年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是最新版脑和脊髓肿瘤分类国际标准。WHO CNS5建立了CNS肿瘤命名和分级的不同方法,并强调了综合诊断和分层报告的重要性。同时新定义了多种肿瘤类型和相关亚型,包括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均有重大改变。WHO CNS5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成人型弥漫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微血管增生、坏死和/或特定的分子特征如TERT启动子突变、EGFR基因扩增和/或 7号染色体扩增/10号染色体缺失应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IDH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现被称为IDH突变的星形细胞瘤WHO 4级。所有IDH突变型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被认为是同一类型,分为CNS WHO 2级、3级或4级,并且新增CDKN2A/B位点纯合缺失为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中WHO 4级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同时新增儿童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儿童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两种类型,各包括4种类型,这些肿瘤的精确分类需要明确其关键分子特征,新增分子标志物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伴MYB或MYBL1改变;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伴MAPK信号通路改变以及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改变;弥漫性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H3及IDH野生型,需要综合组织学外观和分子特征做出诊断。WHO CNS5对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分类也有重大改变,包括幕上室管膜瘤ZFTA融合和YAP1融合、脊髓室管膜瘤MYCN扩增以及后颅窝室管膜瘤PFA组和PFB组以及髓母细胞瘤新增多个亚群,以反映其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此外,WHO CNS5纳入了更多新的诊断技术如DNA甲基化谱分析、光学显微镜、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分子遗传学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分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多定量序列与临床疼痛及功能障碍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腰椎MRI的腰痛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18~42(32.18±3.24)岁。根据疼痛时长分为急性下腰痛组45例(疼痛时长≤12周)和慢性下腰痛组75例(疼痛时长>12周)。获取L1/2~L5/S1范围内椎间盘前纤维环、后纤维环、髓核及椎旁肌肉的T1、T2及PD定量值。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VAS评分、ODI评分的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VAS评分、ODI评分与临床资料、前后纤维环、髓核及椎旁肌肉T1、T2及PD定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Pfirrman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髓核处T1、T2值,前纤维环T1值及腰大肌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下腰痛组VAS评分、ODI评分与Pfirrman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VAS评分与多裂肌处T2值呈正相关,ODI评分与体质量指数、后纤维环的T2值呈明显正相关,与髓核的PD、T2、T1值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慢性下腰痛组中,VAS评分与后纤维环的PD、T1值呈正相关,ODI评分与后纤维环的T2值呈明显正相关(r=0.414、0.219、0.196,均P<0.05)。结论 腰椎间盘及椎旁肌肉的PD、T2、T1值与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相关。PD、T2、T1值对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计算效率的增长和算法的改进,人工智能在放射学领域越来越炙手可热,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图像分割、数据分析、疾病诊断和帮助临床决策等诸多方面。分子影像学是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结合,能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创的、实时的成像。本文将对RSNA2018人工智能及分子影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成像可以检测ROS、脂肪、pH值、蛋白质及多肽、葡萄糖、谷氨酸、肌酸、肌醇及葡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物质和环境因素,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帮助对各种物质及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就CEST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介绍,进一步详细介绍CEST衍生新技术,旨在推动CEST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RSNA2019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磁共振弹性成像(MRE)、静息态磁共振成像(f-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成像(DWI、DTI、DKI等)和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的创建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②功能序列及血管检查技术对血管内取栓的评价,缺血半暗带的诊断及ASPECTS评分在评价卒中预后的作用;③脑肿瘤良恶性、类别、分级和真假性进展的鉴别,对治疗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及异质性;④胎儿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图像质量提高的方法;⑤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采用穿刺模型模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探讨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在椎间盘退变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只雌性大鼠,每组3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针刺3h、48h、3d、7d、10d共6组,针刺C6/C7或C7/C8尾椎椎间盘,采集其多b值DWI数据。对获取的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针刺48h、3d、7d、10d组的ADCstandard、ADCslow、D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针刺3h组对比,针刺48h、3d、7d组的ADCstandard、ADCslow、D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余不同针刺时间点各定量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DCstandard、ADCslow、DDC值等定量指标对反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水分子扩散等特性有重要价值,且与病理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对比3.0T磁共振TrueFISP和HASTE序列对胎儿椎体显像的优劣,探讨胎儿椎体畸形成像的优选序列。方法:本研究纳入21例产前超声提示胎儿椎体正常或异常的中晚期孕妇,孕周27~36w。使用Skyra3.0TMRTrueFISP和HASTE序列对胎儿椎体进行成像。胎儿椎体正常组每个病例均分别在两个序列的胸腰段矢状面或冠状面椎体测量信号值SI椎体和横断面测量双侧腰大肌的信号值SI肌,后计算椎肌信号差值比*SI进行自身两序列间的对比。胎儿椎体异常组由两位胎儿诊断医师进行病变椎体的诊断评分,*SIH和*SIT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序列评分使用Wilcoxon检验。结果:10例正常组*SIT(0.18±0.08)明显高于*SIH(0.12±0.07)(P=0.01)。11例异常组TrueFISP序列评分(2.82±0.34)较HASTE序列(1.73±0.61)高(P=0.007)。结论:3.0T磁共振下TrueFISP序列较HASTE序列对胎儿椎体成像效果更好,TrueFISP序列对椎体畸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临床磁共振扫描时应将其作为胎儿椎体畸形成像首选应用序列。  相似文献   
8.
9.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RSNA2020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联合深度学习算法、开发新技术以及临床相关研究等方面,本文将基于不同影像技术对其领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焦占营  李洋  方纪成  朱文珍  李丽  周治国 《骨科》2021,12(4):358-361
目的 利用T2 mapping和T2*mapping探究雌雄性正常大鼠椎间盘微细结构的差异.方法 选用12只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和10只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运用T2 mapping和T2*mapping技术对正常大鼠的第6、7尾椎椎间盘C6/7和第7、8尾椎椎间盘C7/8进行扫描,并通过画取感兴趣区域的方法获得相应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