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十二指肠球部食物团形成结石样变在胃肠道检查中及目前我们有限的资料中还未见类似报告。我们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8岁,主诉:上腹隐痛37年,加剧两周入院。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现服胃友、雷尼替丁等胃药治疗。 化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未见异常。大、小便常规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性脑梗死临床CT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中性脑梗死临床患者46例,对其采取CT扫描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CT扫描发现病灶127个,包括出血病灶46个,梗死病灶81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8.43%。病灶分布以双侧基底节区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脑凸面。结论经CT检查可对中性脑梗死做出准确诊断,定性与定量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TOSHIBA公司生产的Xvision/GX型号的CT机,对40例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肺血管容积再现、CT血管造影和多平面重组的图像.扫描层厚2.5 mm,螺距1.5,重建间距1.2 mm,以3~4 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其中正常10例,中央型肺癌累及中央肺动脉15例,周围型肺癌伴侧支肿瘤血管形成10例,肺动脉畸形3例,肺动脉发育不良2例,全部病例均在手术后得到病理活检或介入性血管造影(DSA)确诊.结果 结果为正常的10例患者经过螺旋CT肺血管成像,中央肺动静脉(AV)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并区分,外周血管分布也得到充分显现.25例由种种原因引起的肺动静脉的畸形、狭窄或者位移得到直接显现,20例血管与肿块的关系得以显示.结论 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临床上比DSA更具有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对周围型肺癌与肺血管改变关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TOSHIBA公司的Xvision/Gx型CT机,对3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直接增强扫描,层厚2~3mm,层距2—3mm,重建间距为1mm,造影剂注射速度为2.5~3.0ml/s,后将重建数据传至CT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法(SSD)重建获得周围型肺癌三维肺血管图像。结果其中27例周围型肺癌的三维肺血管图像显示因肿瘤生长而形成大量较正常肺血管增粗、紊乱的肿瘤血管,改变了正常肺血管的走行与血流模式。3例未见明显肿瘤血管影形成,阳性率达90%。结论SCTPA有很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食管异物分为不透X线和可透X线两类,对于不透X线的金属异物,X线都是较易发现,但对于可透X线的食管异物,如果不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以及细心的检查,就会容易漏诊。我们三年来共收集到15例食管异物病例,均经食道镜钳取出来而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方永雄 《吉林医学》2015,(5):891-892
目的:对肺癌患者早期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血清p53抗体检测联合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0例肺癌早期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血清p53抗体检测联合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片进行诊断。结果:试验组患者检出肺癌阳性患者23例,经病理诊断后确诊21例,准确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检出肺癌阳性患者11例,占11%,经病理诊断后确诊7例,准确率为63.6%。结论: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53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B)及网格显示模式(mesh display mode,MDD)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VB及MDD重建检查,包括鳞癌6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重建成CTVB及MDD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CTVB及MDD显示肿瘤呈块状或结节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其中MDD显示支气管狭窄9支、闭塞4支,尤其是观察支气管肿瘤腔外侵犯的移行情况优于CTVB图像。但MDD显示支气管腔内瘤体则逊于CTVB图像。结论:CTVB及MDD是一种无创伤的诊断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和 X 线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高频超声和 X 线两种检查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符合率,观察膝骨性关节炎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结果:高频超声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 X 线(χ2=7.365,P =0.007)。与治疗前相比髌上囊积液、滑膜厚度经治疗后显著降低(t =47.655,19.199;P =0.000,0.000);治疗前滑膜血流信号分布比例为0级48.2%、Ⅰ级32.1%、Ⅱ级12.5%,出现窝囊肿、软骨破坏、骨质破坏的比例分别为17.9%、100%、100%。治疗后滑膜血流信号分布比例为0级64.3%、Ⅰ级12.5%、Ⅱ级7.1%,出现窝囊肿、软骨破坏、骨质破坏的比例分别为3.6%、100%、100%;治疗前 X 线显示患者发生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关节面囊肿、关节内游离体和半脱位的比例分别为50.0%、42.9%、33.9%、8.9%和10.7%,而治疗后 X 线显示患者发生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关节面囊肿、关节内游离体和半脱位的比例分别为12.5%、5.4%、8.9%、1.8%和0%。结论:高频超声和 X 线在临床上均可用于诊断膝骨性关节炎,且高频超声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 X 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