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mA)再通后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现象的疗效。方法 首次急性sr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诊断为心肌NR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分别于24h内(4—24h)及15d后(15—28d)复查SPECT,观察左室心肌灌注缺损积分(myocardium peffusion defect score,MP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 24h内及15d后,治疗组的MPDS均较PCI后即刻减低,其减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LVESV和LVEDV均呈增加趋势,但治疗组LVESV和LVEDV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15d后治疗组SPECT心肌N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可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轻心肌NR现象,从而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 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共81例.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ACS组5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选择同期CAG正常者1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结合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标准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0.85±0.18、0.75±0.21和0.71±0.23(F=3.72,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无相关性(r=0.07,P>O.05).结论 ACS患者存在NF-κB的激活,且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肌灌注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动态演变,以探讨心肌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24 h内、2周和3个月时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根据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17例)和复流组(26例)。分析两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无复流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24 h内、2周和3个月时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分别为8.5±1.9, 6.4±2.3、4.6±2.1和4.2±1.7,复流组为4.1±1.0、1.7±1.2、0.5±1.1和0.4±1.0;无复流组和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积分在2周内均呈逐渐减低趋势,至2周时趋与稳定,2周和3个月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相点比较,无复流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在各点均显著高于复流组(P<0.01)。(2)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但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复流组恢复延迟,且在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复流组。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逐渐减小,无复流组则继续增加,2周时达高峰,而后开始减小,3个月时虽低于2周时,但仍显著大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24 h内(P<0.01);无复流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复流组。(3)无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的灌注缺损积分与同时相点和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512,P< 0.05和r=-0.498,P<0.05)。结论:AMI血运重建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的患者仍存在心肌无复流现象,但心肌无复流现象有随时间改善的趋势,至2周左右趋于稳定;早期的心肌灌注状况与后期的心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ing,MBG)两种方法评价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及冠脉造影随访6个月.结果 虽然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 vs 90%,P>0.05),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MBG分级2~3级明显增高(90% vs 74%,P<0.05),无复流(no-reflow,NR)发生率明显降低(10% vs 26%,P<0.05).两组6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vs 10%,P>0.05),冠脉造影再狭窄发生率及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 vs 7.7%,(2.91±0.25) mm vs(2.94±0.35) mm、(2.87±0.18) mm vs(2.84±0.25) mm、(0.12±0.09) mm vs(0.12±0.08) mm、(0.14±0.12) mm vs(0.13±0.10)mm,P值均>0.05].结论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安全可行,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多普勒心功能综合(Tei)指数综合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对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冠心病所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 h后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在机械通气前后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室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及Tei指数.结果经口鼻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后,35例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2%.BiPAP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0.05,0.60±0.03,P<0.05),Tei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r=0.53,P<0.05),与E/A无相关性(r=0.30,P>0.05).结论 BiPAP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低氧血症,Tei指数是一种无创、敏感、准确、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冠心病常见类型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 AMI)或猝死。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UAP患者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将 80例 UAP患者 (均根据 1979年WHO制订的心绞痛分型标准确诊 )随机分为两组 ,低分子肝素组 (治疗组 ) 40例 ,男 2 2例、女 18例 ,年龄 4 5~ 71岁。对照组 4 0例 ,其中男 2 1例、女 19例 ,年龄 4 7~ 70岁。两组年龄、病情有可比性 ,均无抗凝禁忌症。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 (休息、吸氧、镇静、静滴硝酸甘油 ,口服阿司匹林和 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临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处于临界值(0.75 ~0.80)时在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 50 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显示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狭窄50% ~70%) 并且FFR 处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 组,n =25) 和药物治疗组(保守组,n =25),平均随访12 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心绞痛情况.结果 PCI 组和保守组MACE 发生率分别为8%(2/25)和1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PCI 组1 例(4%)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 例(4%)行再次血管重建术;保守组3 例(12%)行再次血管重建术.PCI 组和保守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6%(4/25)和24%(6/2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度冠状动脉病变若FFR 处于临界值(0.75 ~0.80),仍可安全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心肌无复流"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行PCI的AMI患者82例,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受检患者分别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即刻、川芎嗪治疗24 h内及第15天分别注射99Tcm-tetrofosmin 555、1110和740 MBq,1 h后用SPECT行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Cequal和Qgspect软件分别处理,得到3个断面断层图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分别计算心肌显像总积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即刻LVEF(%)(47.5±7.1和48.4±8.6)、LVEDV(ml)(91.1±24.5和89.1±23.4)、LVESV(ml)(48.7±16.4和45.9±16.7)和心肌显像积分(7.8±2.9和7.5±3.1)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24 h内,治疗组LVEF(%)(43.5±8.0)较对照组(44.7±8.3)减少更为明显(P<0.05),而LVEDV(ml)(93.5±24.9和99.2±24.8)、LVESV(ml)(52.9±16.1和54.5±14.4)呈增加趋势,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15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45.5±6.9和45.6±7.6)、LVEDV(ml)(92.8±24.9和99.9±22.3)及LVESV(ml)(51.2±17.0和54.8±16.1)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24 h内及15 d心肌显像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减少更为明显(4.5±2.6,3.0±2.5和6.0±2.6,4.2±2.7;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反映川芎嗪对"心肌无复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IT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STEMI行急诊PCI,术后分别用TIMI血流分级法和CITC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并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技术(SPECT)检测心肌灌注情况。结果TIMI血流达Ⅲ级(有复流)者92例,不及Ⅲ级(无复流)者共13例;CTFC显示无复流(CTFC〈23)32例,有复流(CTFC≥23)73例;SPECT显示无复流(积分≥3分)25例,有复流(积分〈3分)80例。前者和后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T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真正灌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甘油等);GSH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静滴(血运重建即刻静滴GSH2400mg,2h内滴完,1次/d,持续15d),15d后复查SPECT。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SH对AMI急诊PCI后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