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靶向纳米基因载体单链神经节苷脂抗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超顺磁性氧化铁(scAbGD2-PEG-g-PEI-SPION)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可行性、效率及体外细胞MR显像能力。方法 合成scAbGD2-PEG-g-PEI-SPION后,采用凝胶阻滞实验评估其复合外源性基因的能力;动态光散射法测量scAbGD2-PEG-g-PEI-SPION/pDNA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及表面电位;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其对hBMSCs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cAbGD2-PEG-g-PEI-SPION靶向转染hBMSCs的效率,并设置PEG-g-PEI-SPION组、cAbGD2-PEG-g-PEI-SPION组、抗体竞争抑制(scAbGD2-PEG-g-PEI-SPION+free AbGD2)组和同型抗体(scAbIgG2a-PEG-g-PEI-SPION)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观察hBMSCs对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通过体外细胞MR扫描验证scAbGD2-PEG-g-PEI-SPION的MR成像功能。结果 scAbGD2-PEG-g-PEI-SPION细胞毒性小,复合外源性基因后能够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粒径80~100 nm。在相同的N/P比值下,scAbGD2-PEG-g-PEI-SPION组的转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N/P=20时,靶向组具有最高转染率[(59.60±4.50)%]。同时,scAbGD2-PEG-g-PEI-SPION中的SPION可有效标记hBMSCs,在MR T2/T2*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结论 scAbGD2-PEG-g-PEI-SPION是一种MRI可视的、可有效转染hBMSCs的靶向纳米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对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分析,并总结其特点及分析AI技术的优势.方法:应用依图肺部智能AI辅助系统对十堰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阳性且经临床多学科会诊确诊的66例COVID-19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血栓抽吸与支架取栓在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急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33例患者资料,其中17例行支架取栓,16例行血栓抽吸,主要观察指标为闭塞血管再通率(mTICI 2b级以上),次要观察指标为血管再通时间(股动脉穿刺到再通时间)、远期良好预后率(3月后mRS评分0~2分)、血栓逃逸率、需补救措施率、出血率、死亡率等,采用t检验对不同手术手术时间的差异进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手术方式定性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NHIS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血栓抽吸组(13分,2~23分),取栓组(11分,3~19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抽吸治疗闭塞血管开通率(mTICI 2b级以上)为87.5%(14/16),支架取栓治疗闭塞血管开通率(mTICI 2b级以上)为70.6%(12/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1)。两种手术方式在血管开通时间、远期良好预后率、血栓逃逸率、需补救措施率、出血率及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支架取栓,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是有效的和安全的。但仍然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去进一步验证血栓抽吸技术的疗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Neuroform EZ支架植入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23例sICA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并分析病变特点、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术后狭窄程度变化、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卒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