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敏  宁宁  黄建琼  吴直惠  郑江 《华西医学》2005,20(2):367-368
目的:比较和选择对烧伤病人局部升温效果最佳的红外线治疗仪及使用方法。方法:根据两种大型红外线仪的设定功率,照射时间及照射角度对照射温度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组测试,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红外线治疗仪及使用方法。结果:两种型号红外线治疗仪对烧伤病人的局部升温,且均为垂直照射优于倾斜45°照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孔府、孔庙、孔林("三孔")景区鼠类种群分布与季节消长,为防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鼠夹法。结果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在"三孔"景区共布鼠夹16 872夹次,捕获鼠250只,平均鼠密度为1.48%。发现鼠3科5属6种,其中黑线姬鼠为野外优势种,褐家鼠、小家鼠为室内优势种,5月和10月为鼠类活动高峰期。结论控制鼠密度需根据不同生境、不同时间采取不同措施,最佳灭鼠时机应在每年的5月和10月。  相似文献   
3.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CCK-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对照组、高胆固醇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豚鼠门静脉血CCK水平、胆囊CCK-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亲和力(Kd),同时观察空腹胆囊体积(FV)、胆囊胆汁量(FB)和餐后胆囊体积(RV)、胆囊胆汁量(RB)及胆囊收缩率(E%)、胆汁胆固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组豚鼠FV、FB增大(P<0.05),RV、RB也增大,胆囊收缩率下降(P<0.01),胆汁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门静脉血CCK水平及CCK-R的Kd无改变,而CCK-R的Bmax下降(P<0.01);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正常。结论 胆汁中的高胆固醇通过下调胆囊CCK-R表达而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降低胆汁高胆固醇浓度可以促进胆囊动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急诊交通伤害病例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急诊交通伤害发生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 ,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 4家综合性医院 2 0 0 1年 7、10月和 2 0 0 2年 1、4月 1~ 15日急诊首诊的伤害病例 1195例资料进行分析 ,对其中死亡者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 1195例中 ,男女性别比为 1 89∶1,15~ 3 4岁占 48 2 8% ,意外事故占 99 5 8% ,生产运输工人、农林牧渔业人员占 49 95 % ;伤害发生的昼夜分布存在集中趋势 ,高峰时点为 14 :40 ;病死率为 0 2 3 % ;2 40例患者中治疗后伤残率为 5 42 %。死亡者平均年龄为 44 46岁。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大、开放性损伤、内脏损伤、颅内及脊髓损伤。 [结论 ]交通伤害对男性青壮年是一个重要的潜在性隐患 ,年龄大、开放性损伤、内脏损伤、颅内及脊髓损伤者容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亲合传感技术测定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方法 :多粘菌素B与一定浓度的内毒素混合后 ,分别用生物亲合传感技术和鲎试验法 ,测定多粘菌素B中和内毒素的比值 ,同时用生物学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多粘菌素B中和内毒素的比值 ,生物传感器技术为 0 .3 5ug∶1ng、动态浊度法为 0 .5mg∶1、基质显色法为 1mg∶1 ,生物学测定结果与生物亲合传感技术测定结果相同。结论 :运用生物亲合传感技术测定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的结果更为准确、方便、快速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的研究@吕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在三峡库区进行钉螺生存模拟试验,调查库区流动人口、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找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钉螺在三峡库区的适宜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花草树木和牲畜,存在将钉螺和动物传染源输入库区的可能;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使血吸虫病传入的危险增加,三峡库区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引进的牲畜等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进行亚硝基胍和60Co诱变,获得一株γ PGA的高产菌株C9.γ PGA质量浓度由9.44g/L提高到19.76g/L,提高了109%.突变株传代10次,质量浓度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发酵培养基中含柠檬酸12g/L、甘油80g/L、L 谷氨酸23g/L、氯化铵7g/L,pH7.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接种体积分数为5%时,37℃摇瓶发酵72h,γ PGA达到23.32g/L.  相似文献   
8.
Preventive effect of artemether on schistosome inf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eventiveefectofartemetheronschistosomeinfectionSongYu宋宇,XiaoShuhua肖树华,WuWei吴伟,ZhangShaoji张绍基,XieHuiqun谢慧群XuXueping许雪萍,HuXi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后血IL-6和IL-1α对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方法:复制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离PMN,TUNEL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PMNcaspase3活性以荧光免疫吸附酶法测定;血清IL-6和IL-1α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血清IL-6水平(μg/L)在伤后各组(3、6、12、24、48h依次分别为9.14±1.16、12.49±1.14、3.01±0.75、1.41±0.28和1.56±0.43)和IL-1α水平(ng/L)在伤后3、6、12h组(90.08±8.39、320.93±14.48和47.84±5.19)均分别显著高于伤前对照组IL-6(0.24±0.07)和IL-1α(27.65±4.86)水平(P<0.05);伤后各组PMN凋亡率(%)按时点依次为9.89±2.00、4.98±1.35、1.31±0.72、2.49±1.87和6.88±1.13显著少于伤前组13.66±3.88(P<0.05);PMNcaspase-3的活性测定结果与PMN的凋亡表现相一致。结论:大鼠烫伤后外周血PMN凋亡明显延迟;IL-6和IL-1α等细胞因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减少细胞内caspase-3的激活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P多肽抑制呼吸爆发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白细胞系THP1细胞,对照组细胞培养体系中仅给予内毒素(LPS,100ng/ml)刺激,治疗组在同样浓度的LPS刺激同时加入MP多肽(20μM),采用乙酰乙酸盐2,7二氯氢化荧光素(D399)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用D399及PI对两组细胞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两组细胞D399在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2,7二氯荧光素及PI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