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疤痕处妊娠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以期完善手术操作方式,提高血管再通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两次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1例。收集病例基础资料和手术资料,评估血管管径、栓塞部位及血管再通情况。据子宫动脉的再通情况,将所有血管(82条)分为血管再通组(48条)和血管闭塞组(34条)。对子宫动脉血管内径行t检验,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行U检验,栓塞部位及左右侧别行卡方检验,并对各因素行Logistics回归分析,以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次介入治疗病例资料比较显示年龄、孕次、手术时间及术后清宫大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血管再通率为58.5%(48/82)。栓塞至子宫动脉不同部位,再通率分别为下降段36.4%、横段44.0%、上行支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8,P = 0.023)。经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动脉栓塞部位从子宫动脉由近端至远端可增加血管再通率(OR = 2.359,95%CI:1.226~4.54,P = 0.013),其霍斯默-莱梅肖检验为(χ2 = 0.693,P = 0.424),预测百分比为65.9%。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部位是用明胶海绵介入治疗疤痕处妊娠后血管再通的关键因素,且栓塞至子宫动脉上行支区段时血管再通率最高,可为同类手术的栓塞满意程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Beagle犬静脉注射丁基苯酞(dl-NBP)前体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dl-PHPB)的急性毒性反应及伴随毒代动力学。方法采用近似致死剂量法(ALD),给药剂量分别为41 mg/kg9、3 mg/kg2、10 mg/kg3、15 mg/kg。同时采用HPLC-UV方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D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毒代动力评价,采血时间为给药后3 min1、5 min3、0 min1、h2、h4、h、6 h和8 h。结果随给药剂量的增加逐渐出现身体颤抖、头部震颤、呕吐、站立不能、后肢肌束震颤等反应,但给药后2 h基本恢复正常;315 mg/kg剂量组动物给药后6 min死亡。dl-PHPB可快速转化为dl-NBP,其AUC0-∞分别为24.8μg hr/mL、49.0μg hr/mL、76.0μg hr/mL,明显低于dl-NBP的AUC0-∞分别为200.8μg hr/mL、340.6μg hr/mL、407.1μg hr/mL。结论 Beagle犬单次静脉注射dl-PHPB的近似致死剂量范围为210 mg/kg~315 mg/kg。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显示dl-PHPB的毒性反应与其快速转化为dl-NB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小鼠黑色素瘤某些生物学特性与其侵袭潜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具有相同起源而转移能力不同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B16F10、B16BL6)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与其侵袭潜能的相关性。方法 用重组基质膜实验考察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含量;利用细胞运动记录分析系统研究细胞在三维胶原基质中的运动状态;用明胶底物酶谱法分析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的能力;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PCR法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B16B6力B16F10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其运动能力及分泌Ⅳ型胶原酶的能力亦较强,但B16F10的黑色素含量却较低;端粒酶活性在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所研究的小鼠黑色素瘤不同亚系的声东击西 些生物学特性中,侵袭能力与细胞运动能力、分泌Ⅳ型胶原酶的能力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黑色素含量及端粒酶活性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他克林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上延迟整流钾电流(IK)和瞬间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方法 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上电压依赖性外向钾电流和瞬间外向钾电流变化。结果他克林明显抑制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和瞬间外向钾电流,呈浓度依赖性,对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敏感性高于瞬间外向钾电流。30 μmol·L-1他克林显著影响IKIA稳态激活曲线,使所有电流的V1/2左移。结论他克林明显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和瞬间外向钾电流,对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敏感性高于瞬间外向钾电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类抗脑缺血候选药物2-(仪-羟基戊基)苯甲酸钾(dl—PHPB)冻干粉注射液的血管、肌肉刺激性和是否具有溶血、凝聚及过敏作用。方法Beagle犬静脉滴注dl—PHPB1.2,3.6,10.8g/L及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给药30d,每天1次,停药后观察3周;家兔耳缘静脉及股四头肌注射dl—PHPB1mg/kg和2mg/kg,给药7d,每天1次,停药后观察2周;进行病理检查。不同浓度的dl—PHPB在5mL兔红细胞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4h,观察溶血及凝聚作用。豚鼠静脉注射dl—PHPB3,30mg/kg,隔日1次,共5次,末次致敏后14d激发1次,激发剂量为致敏剂量的3倍,观察其过敏反应。结果dl—PHPB冻干粉注射液在兔及beagle犬的血管内皮及兔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的损伤和刺激作用;对兔红细胞没有致溶血和凝聚作用,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dl—PHPB冻干粉注射液对用药血管、肌肉无刺激性反应,无红细胞溶血、凝聚现象及过敏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为dl—PHPB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Kv2.1钾电流和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HEK293-Kv2.1细胞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17β-雌二醇浓度依赖地抑制Kv2.1钾电流和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17β-雌二醇抑制Kv2.1钾电流和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IC50分别为2.4和4.0 μmol·L-1。通道动力学研究发现,17β-雌二醇(3 μmol·L-1)显著左移Kv2.1钾电流的稳态激活和失活曲线,但只显著左移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稳态激活曲线,而不影响该电流的稳态失活曲线。结论17β-雌二醇抑制Kv2.1钾电流与抑制IK的程度相近,17β-雌二醇抑制IK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断Kv2.1钾电流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Beagle犬静脉注射丁基苯酞(dl-NBP)前体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dl-PHPB)的急性毒性反应及伴随毒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近似致死剂量法(ALD),给药剂量分别为41 mg/kg、93 mg/kg、210 mg/kg、315 mg/kg.同时采用HPLC-UV方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D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毒代动力评价,采血时间为给药后3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和8 h.结果 随给药剂量的增加逐渐出现身体颤抖、头部震颤、呕吐、站立不能、后肢肌束震颤等反应,但给药后2h基本恢复正常;315mg/kg剂量组动物给药后6 min死亡.dl-PHPB可快速转化为dl-NBP,其AUC_0-x-分别为24.8 μg hr/mL、49.0 μg hr/mL、76.0μg hr/mL,明显低于dl-NBP的AUG0-分别为200.8μg hr/mL、340.6 μg hr/mL、407.1 μg hr/mL.结论 Beagle犬单次静脉注射dl-PHPB的近似致死剂量范围为210 mg/kg~315 mg/kg.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显示dl-PHPB的毒性反应与其快速转化为dl-NB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孕激素受体阻断剂ZXH951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为临床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MXT激素依赖性乳腺肿瘤模型,观察了ZXH951对MXT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了ZXH951与他莫西芬联合用药对MXT的抑制作用.结果ZXH951在12.5,25,50 mg·kg-1剂量下,对小鼠乳腺癌MXT有显著抑制作用,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1.3±8.08)%,(88.0±2.65)%,(89.7±2.52)%.采用更小剂量6.25 mg·kg-1与他莫西芬4.0 mg·kg-1联合用药,抑制率达94%.结论ZXH951对小鼠移植性MXT激素依赖性乳腺肿瘤有较强的治疗作用,与抗雌激素药他莫西芬合用,疗效更好.提示ZXH951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讨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活性抑制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影响。方法:使用UCH-L1特异性抑制剂LDN-57444处理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后检测UCH-L1酶活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结果:LDN-57444对UCH-L1酶活性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关系(P<0.01);伴随UCH-L1酶活性的显著抑制,tau蛋白Ser199、Ser202和Ser396位点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总tau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UCH-L1抑制可诱发神经元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聚积,UCH-L1活性失调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