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上睑表面解剖弧线设计切口的重睑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经过观察上睑表面皮肤发现,上睑皮肤组织从上到下逐渐变薄,在上睑皱襞部位形成一条弧线,在单睑人群这为一条隐性弧线.以此弧线为依据设计重睑切口线,既操作简便,又符合美容外科手术的原则,术后重睑自然、逼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是眼科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没有特殊药物可以治疗,其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患眼局部轻度充血,植片平整,角膜光滑,缝线在位,患者眼磨,溢泪,症状轻重与翼状胬肉大小有关,均可忍受,3天后刺激症状明显好转,典必殊眼水减量点眼,半月后裂隙灯下拆线。植片平整,未见排异反应。该手术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减轻患者负担,一般有显微镜的基层眼科均可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討白内障手術切口大小與療效的關系.方法選擇雙眼白内障患者30例共60眼,一眼行常規大切口手術作好對照組,另一眼行小切口手術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隨訪3個月,視力≥1.0者小切口組爲83%,對照組爲33%,二者相差顯著(P<0.05),此外,小切口經術中并發症少,術后散光小.結論小切口術式簡單易行,損傷輕,恢復快,術后視力滿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发生的诱发机制及解除上泪道阻塞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对22只眼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行泪道探查发现16只眼伴有上泪道阻塞,对此16只眼行激光疏通后以抗生素原液冲洗泪道,病情稳定后择期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激光手术.结果 16只眼治疗后5~10 d炎症消退,无1例需行泪囊切开排脓.结论 上泪道阻塞与慢性泪囊炎急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解除上泪道的阻塞是治疗急性泪囊炎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加速,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发病人数日趋增多,且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目前,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需要在控制眼压的同时提高视力,多种联合手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我院眼科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房角分离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局部麻醉后用角膜剪在角膜缘外1mm处轻轻剪开浅层结膜,分离结膜与胬肉组织,剪除胬肉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在手术显微镜下把残留在角膜和巩膜上的胬肉组织彻底清除,并用0.2g/L丝裂霉素溶液棉片置于术区巩膜表面3min,间断缝合把结膜瓣固定在浅层巩膜上,暴露角膜缘后巩膜3~4mm,术后滴用复方硫酸新霉素眼药水,4次/d,连用2wk。结果:所有病例门诊随访,时间3~48mo,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持续天数减少,术后视力有提高者40眼(39.2%),复发4眼(3.9%)。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辅助应用0.2g/L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反应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混浊程度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7-06/12于我院入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测定视网膜动、静脉及其颞上、鼻上、鼻下、颞下分支血氧饱和度,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测量眼部客观散射指数(OSI),并根据OSI对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本组患者视网膜动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01.39%±10.84%、106.19%±11.40%、103.22%±10.91%、102.36%±20.31%、101.29%±13.88%,视网膜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2.51%±8.95%、66.37%±10.74%、64.81%±8.97%、58.37%±13.85%、58.66%±19.94%,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为40.72%±12.08%。本组患者68例68眼OSI值为4.21±3.14,其中晶状体1级混浊15眼,2级混浊14眼,3级混浊23眼,4级混浊16眼。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与OSI呈负相关(均P<0.01),而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OSI呈正相关(P<0.01)。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晶状体4级混浊的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晶状体1、2、3级混浊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晶状体1、2、3级混浊的患者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程度为1~3级时,视网膜血氧代谢异常程度不明显,晶状体混浊程度达到4级则会导致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situ in keratomileusis,LASIK)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近视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术后感染是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满意度和术后效果。我院从2003年行LASIK以来,共行手术4218例,术后仅一例发生感染性角膜炎(通常LASIK术后角膜感染率为1/1000~1/10000),远低于平均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0岁以上者CRVO患病率为0.3%0.5%,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CRVO患者250万人[1],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CRVO的常见并发症为黄斑水肿,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CRVO的主要原则是改善黄斑水肿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氩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动静脉交叉鞘膜切开术等方法,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争议[2]。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和长效糖皮质激素曲氨奈德(triamcinolone,TA)在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兆宏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89-1489
0引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关键手术步骤是用微角膜切开刀做一定厚度的角膜瓣,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ifffus lamellar keratitis,DLK)是发生于LASIK后早期角膜瓣下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目前认为DLK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确切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为非感染性炎症,可能是角膜板层之间的一种非特异性过敏或毒性反应,术中抗原或毒素进入层间引起的急性反应。2006-06我院屈光手术中心在LASIK后连续3次发生群发性DLK,经数次全面排查确定为微角膜刀内铁锈清洗不干净所导致,累及16例28眼,其中有1眼产生角膜瘢痕而致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下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