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1911年土耳其空军成立,随后在埃斯基谢希尔建起了第一所空军医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派出航空军医支援奥斯曼帝国。1923年新的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名叫约塞夫·巴尔甘的上尉医学博士和耳鼻喉科专家被派往法国和意大利,他成为土耳其的第一个航空军医。1946年,4名医师去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伦道夫机场的航空学院学习。首家空军医院在1947年进行了重建,它拥有600张床位,其结构外形似一架飞机,这能够体现为航空医学服务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为做好飞行卫生保障工作和为设计研制航空供氧装备提供合理的生理学依据,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低压下吸入纯氧为实验组,常压呼吸空气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了低压高氧(低压舱模拟上升至5500m高度,连续呼吸浓度为99.6%的氧气8h/d,5d/周,共4周)作用后,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和铜铸-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低压高氧作用后,大鼠肺组织有明显充血、出血、间质水肿、肺泡水肿及肺泡Ⅰ型上皮肿胀等急性肺损伤,CuZn-SOD免疫组织染色经原位定量法进行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肺内CuZn-SOD含量(0.073±0.024)较对照组(0.155±0.045)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机体自由基增多。提示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标准化调查寄到美国主要的航线和有选择的一些国外民航机构的医疗部门。用电话与医疗官员接触以获得对调查问题和因调查所引起的讨论的答案。在调查的民航机构中每年平均有2000名以上的人要求在飞行中补氧。这个调查表明在氧气使用、设备和收费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在有些情况下,现有设备和流率在生理学上对旅客不适宜。几乎没有飞机在延期、转航和改变航线时提供氧气。在飞行中需要氧气的旅客数量正在增多。从出发到目的地之间需要有一种供氧的标准程序。关于旅客在商用飞机上使用医疗氧气的航空政策@徐世南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04年9月3日通报表彰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获奖期刊和优秀医学编辑工作者。此次评比活动,是总后卫生部委托全军医学编辑学术委员会于2004年8月进行的,共评出优秀期刊28种,其中优秀期刊荣誉奖5种、优秀期刊奖23种、优秀学术质量期刊奖5种、优秀编辑质量期刊奖5种和优秀科普期刊奖1种;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高原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青海省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世界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学术大会于2004年8月12日至16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和交流,17日至20日在西藏拉萨交流和闭幕。此次高原医学国际会议在我国青藏高原召开尚属首次。到会的国际知名高原医学专家有John B West(美国)、  相似文献   
6.
专为航线应用的一种分子筛氧浓缩器已研制出来,其性能在低压舱和航线服务中得到评定。在低压舱内迅速减压后在海平面,2000ft,4000fi,6000fi,8000fi,10000ft和25000ft测量了氧的流量和百分含量,要求使用氧深缩器的旅客填齐1份问卷调查,在人力和财力方面与氧气瓶进行评比。结果显示,这种氛浓缩器的性能在高空中是令人满意的,并能在迅速减压的过程中持续工作。旅客易接受,且安装简单确实能节省大量费用,没有减少有效益的座位或行李库,也不需要对氧气瓶再充气或检测。在航线中氧浓缩器有优越的潜力来取代现有提供医用氧的贮藏系统…  相似文献   
7.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于2003年11月创刊,该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之一。国内统一刊号:CNII-4986/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4666。  相似文献   
8.
分子筛氧发生器是用压缩空气和电力来现场产氧的。美国航空医学研究实验室正在研制分子筛氧发生器以取代医疗后送直升机上的瓶装氧气。根据军桥810D对两种市场上可买到的分子筛氧发生器在高温、低温、潮湿、高处和振动环境下进行了评价。另外根据军标461C和462对其电磁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试验环境中仪器工作正常。在辐射试验中各仪器都不符合规范,其中有一个仪器在正常操作的条件下失灵。市场上可买到的分子筛氧发生器预期能在许多医疗后送协调性的环境中工作。在UH-60飞机上使用时需要抗辐射的电磁干扰的屏蔽。美国陆军医疗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建立体验通气过度症状的训练方法,并与缺氧训练相结合,使飞行员区分该两类症状和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受训者为30名歼击机飞行员。采用以肺阻抗通气图为主的呼吸强度定量控制技术,使呼吸频率(f)和潮气侵(TV)分别控制在40次/min和1.2L/次,实施600s通气过度训练,并记录脑电图、脑血流图、心电图、血压、呼气未CO2分压(PETCO2)、f、TV。5-10min后进行常规缺氧训练。结果29例于259±155s出现通气过度症状。PETCO2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呈指数式下降(P<0.01)、心率加快、脑电α波幅升高,脑血流量下降(P<0.01)。26例体验到通气过度与缺氧症状的差异,其特点是通气过度以四肢、躯体麻木感为主(P<0.05),缺氧以头晕、眼花、心悸为主(P<0.05)。结论该训练方法安全,效果可信,飞行员易接受,可达到训练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