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在原发性胃癌、癌旁及其对应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参数特别是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6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及其中28例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转移及非转移性胃癌原发灶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所有67例原发灶与28例转移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TSG101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0.05);在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与其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P<0.05)。结论:TSG10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张力性气胸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对46例以张力性气胸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经急诊救治和病区综合治疗康复出院,其余5例患者由于存在严重颅脑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及骨盆骨折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床边B超结合诊断性的胸腔穿刺在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上安全、省时;应用“腹腔镜穿刺鞘卡”穿刺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快速、有效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在原发性胃癌、癌旁及其对应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参数特别是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6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及其中28例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转移及非转移性胃癌原发灶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所有67例原发灶与28例转移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TSG101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0.05);在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与其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P〈0.05)。结论:TSG10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治疗修复因烧烫伤所致的颈部带状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治疗的52例因烧烫伤所致的颈部带状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2~45岁,平均(22.24±9.38)岁。所有患者采用扩张器行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2个月后切除颈部瘢痕,胸三角皮瓣覆盖;1个月后断蒂,利用蒂部皮瓣修复剩余瘢痕切除松解后的创面。结果扩张器破裂1例,创面感染2例,局部血肿1例,上述情况经处理治疗均未影响到后期手术的开展。术后1例发生逆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术后14d,3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并伴轻度增生性瘢痕形成,经处理后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颈部瘢痕松解,颈部活动范围及功能恢复正常,无再次挛缩发生。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治疗可有效修复颈部带状瘢痕挛缩畸形,解除功能活动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HT5”H〗摘要 目的 调查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流行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某部队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回顾性调查患者术后感染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手术患者357例,发生术后感染43例,感染率为12.04%。感染部位培养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革兰阳性菌19株、真菌4株|分离多重耐药菌9株,包括CRAB 4株、CRPA 2株、MRSA 2株及CRE 1株。感染部位统计前3位是下呼吸道、切口感染、泌尿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低蛋白血症、使用呼吸机、手术类型、转入ICU、术后住院天数≥10 d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切口感染为主,早期干预感染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董德胜  熊秀萍  彭海仙  宋斌 《医学综述》2014,(11):2108-2109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对胆绞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湖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胆绞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0例,三组分别给予地佐辛10 mg(地佐辛10 mg组)、7.5 mg(地佐辛7.5 mg组)、5 mg(地佐辛5 mg组),均联合阿托品注射液1 mg。用药后30 min后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地佐辛7.5 mg组和地佐辛10 mg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地佐辛5 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7.5 mg组与地佐辛5 m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地佐辛1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8.523,P<0.05)。结论地佐辛治疗急性胆绞痛时,应用7.5 mg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