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Leriche综合征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Leriche综合征的临床治疗78例,均行人工血管主股或主髂动脉转流手术,术后静脉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脑路通.结果: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动脉搏动,手术后7 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月,患肢缺血症状消失,64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结论:人工血管主股动脉转流或主髂动脉转流是治疗Leriche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案,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扩血管、祛聚、活血化瘀药物,同时及时处理伴发疾病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技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的临床经验. 方法 198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32例K-TS,对深部异常的动静脉瘘和下肢异常的动脉侧枝进行栓塞治疗,对功能不全的深静脉瓣膜进行微创修复,对粗大的曲张静脉行激光光凝治疗,对肢体血管瘤和局限性迂曲成团的细小静脉丛注射硬化剂. 结果 32例随访1~7年,平均5年,未见复发.29例肢体曲张静脉包括网状静脉扩张完全消失,造影检查动静脉瘘当即消失,股骨异常血液供应消失.32例肢体增粗现象逐渐减轻.32例血管瘤于注射后2~3个月完全硬化、消失或明显减小但无按压缩小现象.7例瓣膜修复者多普勒检查股浅静脉无明显返流. 结论血管内介入、血管内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小切口瓣膜修复等综合治疗K-TS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2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2010年手术治疗的290例黏膜下层早期胃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1.4%.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脉管浸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与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结论:黏膜下层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因素有关.内镜治疗等微创治疗可考虑应用于肿瘤<2cm同时为分化型的黏膜下层早期胃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术后血浆ET-1和NO的水平,探讨围手术期血浆ET-1和NO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0d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和Griss法测定血浆ET-1和NO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同龄对照组血浆ET-1和NO水平。结果:30例病人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O水平则低于正常水平。人工血管移植术后10d,26例血运得到明显改善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则明显升高,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例术后血运改善不理想者其相应血浆ET-1和NO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患者存在高ET-1血症和低NO血症,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得到有效治疗者,高ET-1血症和低NO血症可得到有效纠正,而治疗效果不明显者手术前后血浆ET-1和NO水平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观察ET-1和NO水平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共11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切除率和R0切除率分别为57.0%(65/114)及54.4%(62/114),行全胃切除、远端胃部分切除、近端胃部分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者分别占手术切除者的73.8%(48/65)、16.9%(11/65)、3.1%(2/65)、4.6%(3/65)及1.5%(1/65),分别占R0切除者的75.8%(47/62)、16.1%(10/62)、3.2%(2/62)、4.8%(3/62)及0。7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0.3~7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8%、42.3%和3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行远端胃切除(P=0.002)、KPS评分≥80分(P=0.016),大体分型低(P=0.013)和临床无远处转移(P=0.000)者,手术切除率均较高;R0切除(P=0.000)、大体分型(P=0.005)和临床T分期(P=0.006)为残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原发疾病的良恶性质均不影响预后(P>0.05)。姑息性手术切除、姑息化疗、单纯剖腹手术及最佳支持治疗间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疾病的性质不影响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R0切除是残胃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残胃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切除全部残胃,应尽量避免姑息性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肾动脉腹主动脉下段闭塞症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肾动脉腹主动脉下段闭塞症(juxtarenal aortic occlusion)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1995年以来作者收治的27例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术中暂时阻断肾上主动脉(平均7min),纵行切开主动脉,迅速清理近肾主动脉病灶,缝合上段纵行切口后改为肾动脉下主动脉阻断,完成人工血管主-股动脉转流手术。结果术后22例触及股动脉和胭动脉搏动,术后7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以改善。手术后3月复查,患肢缺血症状消失,25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显示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5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100%;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94.4%。结论将肾上主动脉暂时阻断后纵行切开主动脉,迅速去除病灶,主动脉缝合成型,然后在肾下主动脉阻断后完成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腹主动脉末端闭塞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在深低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第二肝门成型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16例初步应用本项手术的临床资料,经胸部正中切口,切开胸骨,在不打开胸膜腔和腹膜腔的情况下,仅行心包、下腔静脉切开,显出第二肝门病变和下腔静脉病变,在暂时停循环状态下进行局部病灶切除和第二肝门血管重建。结果 手术中恢复肝静脉回流后即见肝脏明显缩小,膈肌表面代偿静脉支瘪缩;随访6个月至7年,无1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无1例复发,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第二肝门血管成型是一种理想的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符合解剖和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