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T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1-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 5mL/L FBS 50mL/L HS 10mg/L BMP2 5g/L 维生素C 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mg/L 地塞米松 10g/L 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h贴壁,接种后36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d,16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1-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非融合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突出部位:C3~4 2例,C4~5 4例,C5~6 22例,C6~7 1例,C4~5,5~6 2例,C3~4,5~6 2例,C5~6,6~7 1例.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14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20例.单节段置换29例,双节段置换5例,共置换39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型痛全部缓解.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或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活动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为颈椎问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3.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神经根变异的探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变异情况,防止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应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4例,其中男452例,女272例。对术中发现存在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37例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5.1%。与术前的临床表现吻合,全部神经根变异患者均在MED下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损伤。结论:仔细探查及分离突出髓核周围神经根发出情况.确定有无神经根变异是防止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发生神经根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经体格检查,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采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以Prolo功能和经济结果评定法和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髓核成形组总体治疗成功率82.1%;平均住院时间7.6天,复发率10.8%。并发椎间盘炎1例,进行腰椎融合术后治愈。结论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较高,复发率低,住院治疗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再次手术治疗。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经低压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其中男15例,女37例;年龄29~46岁,平均38.2岁.慢性腰痛病程6~110个月,平均32.1个月.经MRI检查显示共有108个T2像低信号的"黑椎间盘",按信号异常椎间盘节段分布:L2、3 3个,L3、417个,L4、548个,L5~S140个.经造影显示为阳性,并行透视或术中CT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撕裂的有79个椎间盘,行PELD治疗.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1临床疗效. 结果 每节段手术时间21~36 min,平均30.7 min;术后住院时间2~5 d,平均3.7 d.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5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消失.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3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为(7.34±1.52)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62±0.92)分和(1.57±0.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11例,良23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65.38%. 结论 初步研究提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  相似文献   
6.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 4例,C4、5 8例,C5、6 31例,C6、772例,C4~62例,C3~6 2例,C5~72例.单节段置换45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换57个椎间盘假体.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35例.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 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4.5年.无假体松动和脱落,1例患者术后4年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活动度,最大可能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6 4例 ,男 4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19例 ,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4 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合复位 ,牵引重量从 4 5kg始 ,每间隔 15~ 30min增加 2 5~ 4 5kg ,至复位成功为止。结果  6 4例中 ,6 0例复位成功 ,4例不成功 ,成功率为 93%。复位牵引重量为 18~ 4 0 5kg,平均 2 7 5kg。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7例神经功能正常者复位后均无损伤 ,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4例不成功者中 ,1例系呼吸困难 ,1例系关节突骨折 ,1例系陈旧性脱位 ,1例因不能耐受大重量颅骨牵引而终止复位。结论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 ,且不会加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20例患者进行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或经后侧椎间融合(PLIF)手术.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70岁,平均46.2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所有患者行内窥镜下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L4、512例,L5S1 8例.旁中央经肌肉间入路,工作通道置于单侧关节突上.TLIF手术切除关节突,显露和切除椎间盘.PLIF手术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操作.在METRx或X-tube系统下完成椎间隙处理、自体骨和椎间融合器植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00~165 ra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50180 ml,平均130 ml.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11 d.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2例术后出现新[目的]神经根症状,1例为植骨移位压迫神经根,另1例为血肿形成.随访10~39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是42.05±8.36,21.33±6.37和12.31±3.75(P<0.01),VAS评分分别是7.12±1.42,2.66±0.79和1.13±0.52(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临床结果,优7例,良10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放射学检查显示19例获得融合.[结论]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目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获得满意目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94例对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适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非手术治疗组44例。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锻炼;手术组50例,确诊后3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5~7天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两组腰背肌锻炼均在6个月以上,且不进行重体力劳动平均随访2年9个月。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为90.9%,手术组治愈率为9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扭曲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发生的椎动脉损伤是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因瞬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尤其是椎动脉走行异常扭曲时,更容易导致椎动脉损伤,目前国内鲜见详细报道。笔者自1999年开始,对32例拟诊为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RI检查,同时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观察椎动脉的发育和走行路径。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本组3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拟诊为颈椎病和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54岁。其中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