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闪式提取法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询近10余年来发表的论文与专利,按照剂型分类,分述其研究进展。结果:闪式提取法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环保及成分安全的特点,在中药复方制剂提取中显现出明显优势。结论:闪式提取法符合中药传统用药形式,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用可电解脱弹簧圈(EDC)血管内栓塞治疗42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总结、分析。方法:2004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42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均应用EDC栓塞。结果:42例脑动脉瘤患者中,瘤体最小为2.97 mm×3.16 mm,最大为7.80 mm×6.52 mm。40例栓塞成功,成功率95.24%。结论:微导管脑动脉瘤内EDC栓塞治疗技术是一微创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经DSA证实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超声及DSA证实,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27例患者中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包括2例(7.4%)出现可逆性小卒中;3例(11.1%)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癫痫发作;5例(18.5%)血管痉挛;6例(22.2%)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18例随访6个月~18个月,无1例再次发生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外科扩大根治术一直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而对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则多采用常规化疗和其它方法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却一直欠佳。70年代由外科兴起术中将导管留置在肿瘤的供血动脉内,而后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此后逐渐转为非手术经皮穿刺插管动脉内化疗灌注。自从介入放射学治疗应用到临床后,为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胃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而且是十分有希望的途径。迄今为止,介入放射在该领域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已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病例10例,均在输血、补液、纠正休克的同时,采用Selding’s技术行血管造影术,确定出血动脉,并立即行出血动脉栓塞术。结果10例患者均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并进行了栓塞术。共行血管造影11次,栓塞治疗10次,共用弹簧圈(直径2—8mrla)48枚。聚乙烯醇颗粒3g.10例患者当时均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9例随访30d均未复发;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周,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及肝总动脉不锈钢圈栓塞术后,血压上升维持正常水平,但心率持续较快,维持在130-140次/min,可疑仍有活动性出血,24h后再次行腹部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家属放弃治疗。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对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富血供巨大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术(TAE)对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患者(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8~65岁,平均56.5岁)为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先经选择性血管造影(DSA),随后又经术前TAE。全部TAE操作是采用Seldinger技术将150~300μm的聚乙烯醇(PVA)微粒或海藻酸钠(KMG)微球超选择地注入病灶血管床及供血动脉完成。对全部患者获自DSA与TAE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DSA证实,在32例脑膜瘤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中,主要为颈外动脉分支供血者见于22例,颈内、外动脉供血各占50%者6例,颈内动脉供血者占90%以上者4例;脑膜瘤供血动脉大部分栓塞者15例,部分栓塞10例,未栓塞7例。在肿瘤大部分栓塞患者的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肿瘤易被彻底切除。未发生与栓塞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可作为富血供脑膜瘤切除术前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消癌平(XAP)注射液和紫杉醇(PTX)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裸鼠异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生长至对数期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紫杉醇组(10 nmol/L)、消癌平注射液低、高剂量组(20、80 μl/ml)、消癌平注射液低、高剂量联合组(PTX 10 nmol/L+XAP 20 μl/ml、PTX 10 nmol/L+XAP 80 μl/ml),各组分别加入药物干预24 h或48 h后,MTT法测定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将36只雌性荷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异位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对照组(G1:生理盐水)、紫杉醇组(G2:PTX 10 mg/kg)、消癌平注射液低、高剂量组(G3:XAP 20 ml/kg、G4:XAP 50 ml/kg)、低剂量联合组(G5:PTX 10 mg/kg+XAP 20 ml/kg)以及高剂量联合组(G6:PTX 10 mg/kg+XAP 50 ml/kg),每组6只。各治疗组予相应药物治疗18 d,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SK-OV-3细胞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消癌平注射液、低剂量联合组和高剂量联合组的SK-OV-3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用药组与紫杉醇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裸鼠异位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联合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和紫杉醇联用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裸鼠异位移植瘤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P<0.05)。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乳腺癌由于其肿块巨大 ,与胸肌及皮肤粘连严重 ,腋窝淋巴结转移融合 ,根治性手术时与周围组织不易分离 ,出血多 ,手术难度较大 ,往往不易完成 ,或者有远处器官或组织转移 ,手术不易全部切除。以往 ,这种病人通常采取静脉内化疗或其他保守治疗方法 ,疗效往往欠满意 ,自从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以来 ,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作者收集了近 6年来 2 3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 ,并对其进行了术前或术后介入灌注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共 2 3例 ,全部为女性 ,年龄 2 9~ 69岁 ,平均5 3 6岁 ,均经触诊…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蛇制剂的起源、临床应用、演变、整理、传承、发展进行论述。总结了近10年来制剂室所做的创新,如:检验项目增加、内控标准提高、生产模式的改变、标签增加中医药元素、积极开展临床疗效评价工作、恢复老制剂的供应、增加包装规格、变更有效期、开展定制药酒工作。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创新不足、品种较少、临床研究还欠缺。笔者认为蛇制剂质量标准有待提升、需申请专利和商标保护,从服务模式上创新,更好地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