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猪股骨头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数量、分布规律及外径大小并阐述其意义。 方法 解剖39例带有髋周血管的猪股骨头离体标本,分离支持带动脉,采用30%硫酸钡悬浮液显微灌注,观察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走形、数量、分布及外径。以时钟点位记录支持带动脉入头的分布规律,显微标尺测量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外径,并对各组支持带动脉入头最粗支的位置进行测量统计。 结果 猪股骨头共有(6.10±1.32)支动脉入头,主要分为后上、后下及前方3组,每组支持带动脉最粗支入头的时钟点位分别为(11:22~01:29)、(06:36~08:15)、(02:01~03:59);直径分别为(0.37±0.11)、(0.52±0.11)、(0.35±0.09)mm。 结论 猪股骨头入头动脉的数量及位置相对恒定,入头动脉最粗支平均直径为(0.52±0.11)mm,来自后下组支持带动脉,为猪股骨头重要的血供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多维度交叉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我们采用多维度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20例, 闭合骨折12例, 开放性骨折8例, 骨折均未累及第一腕掌关节面, 术后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 随访3~16个月, 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1周, 平均9.5周。拇指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 良6例, 中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多维度交叉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能提供初始稳定性, 骨折固定相对牢固, 可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模型动物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重建血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例成年家猪髋关节标本,用硫酸钡悬液通过囊外动脉环对股骨头进行灌注,观察各支持带动脉的分布及入股骨头后的走行特点。另20例标本建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后,在股骨头表面凿一个三角形骨槽,显露头内最粗支持带动脉与股骨颈侧的血管断端进行端端吻合。用硫酸钡悬液检测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股骨头的灌注情况。 结果 20例灌注标本可观察到有3组支持带动脉为股骨头供血,各支持带动脉入头后的起始部分沿皮质下走行。向20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动物的头内吻合的支持带动脉灌注硫酸钡悬液,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且在持续灌注后股骨头内的其它动脉均有硫酸钡悬液充盈。 结论 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的方法可行,可以恢复股骨头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应用人工真皮联合局部舌状筋膜瓣修复手指远端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应用人工真皮联合局部舌状筋膜瓣修复手指远端缺损骨外露创面40例45指, 拇指9指、示指12指、中指7指、环指8指、小指9指。术后1个月拆除人工真皮, 随访观察创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 平均15个月, 所有病例手指远端创面完全自行愈合, 且质地柔软、色泽红润、外形美观, 指端无疼痛及感觉过敏等症状, 40指指端感觉恢复至S4 , 5指恢复至S3+, 患者对术后手指恢复满意度:非常满意39例, 满意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38例, 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人工真皮联合局部舌状筋膜瓣修复手指远端缺损骨外露创面操作简单, 损伤小,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美学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病例1,32岁,因"停经36+3周,间断性腹胀伴左上腹隐痛10+天"于2015年8月5日收入院.患者孕期OGTT提示GDM,孕期监测血糖正常,胎儿生长发育符合相应孕周.每3~4周复查血常规及凝血系列:PLT 维持在( 133 ~238 ) × 109/L,血红蛋白(95~124)g/L,纤维蛋白原(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精确测量皮瓣面积成活率的新方法,为临床评价皮瓣存活情况提供一个量化指标.方法 将2827.3 mm2的大布块置于左膝关节、右肘关节和左手背掌指关节处,将201.1 mm2的小布块粘贴于左示指指腹.用3D扫描仪扫描每个部位10次,计算并统计学比较测量面积与已知面积的差别.选我院行皮瓣修复后存活的病例,将...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3岁.2016年1月因左乳肿物2年,乳头溢液5个月,于外院行"左乳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示:乳腺导管原位癌(高级别粉刺型),未见浸润.ER、PR(-),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口服托瑞米芬60 mg qd半年.2016年6月因左下腹壁肿物7年并增大2年,腹腔肿物1个月,于外院就诊.左下腹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AM)患者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HIFU治疗的有生育要求的76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后症状变化及妊娠结局,并与接受保守手术治疗的研究进行比较。结果:76例患者经HIFU治疗后,56例58次妊娠(妊娠组),中位妊娠时间为治疗后24个月,其中28例(30次)足月分娩,2例早产,20例自然流产,5例人工流产,1例异位妊娠。未妊娠组20例。患者治疗后月经及痛经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19例不孕症患者经治疗后,15例成功受孕,妊娠率78.9%。有自然流产史的14例患者经治疗后,11例受孕,7例已足月分娩。与国外学者的保守手术临床研究比较,HIFU治疗后的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选择自然分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HIFU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AM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降低自然流产率,分娩方式可选择自然分娩,同时不增加妊娠及分娩时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制作猪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的血管显示方法。方法于3例猪股骨头3根支持带动脉主干显微灌注环氧树脂大红色精混合液,凝固后进行碱腐蚀去除软组织,3D扫描股骨头轮廓并打印模具。酸腐蚀及冲洗股骨头至完全显露头内动脉。3D打印模具置于暴露血管的股骨头上并填充环氧树脂,凝固后去除模具并对股骨头表面进行抛光,制成显露股骨头内血管网的透明股骨头。结果环氧树脂大红色精混合液铸型剂灌注后酸碱腐蚀冲洗,成功制成了猪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复原股骨头,并制成了显露股骨头内血管网的透明股骨头。结论显微灌注腐蚀法能成功制作股骨头动脉铸型标本,此标本为研究股骨头血液供应提供了形态学基础。3D打印填充技术成功建立了透明股骨头血管标本,能够较好的保留股骨头的轮廓及头内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猪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例带髋周血管的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成股骨头内滋养动脉铸型标本。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骨内动脉的来源、数量、走行特点及分布情况,显微镜下测量股骨头内滋养动脉中最粗骺动脉主干起始点的外径。结果 在猪股骨头内,动脉依其分支走行分布可分为骺动脉区、骺动脉网区和骺上动脉区共3个区。骺动脉起源于支持带动脉,其总数量为5~13(8.7±2.2)支;骺动脉区分为上骺动脉、下骺动脉、前骺动脉3组,分别为(3.2±1.4)、(3.2±1.3)、(2.3±0.8)支,各组中最粗支起始点外径分别为(0.43±0.16)、(0.50±0.08)、(0.34±0.12)mm。3组骺动脉沿皮质下走行,跨越骺板后直接吻合交通形成骺动脉网区。3组骺动脉及骺动脉网向上发出的呈辐射状分支组成骺上动脉区,分布于股骨头软骨下,近中央致密,近周边稀疏。结论 在猪股骨头内,动脉根据其分支、走行及分布分为3个区,其中骺动脉区动脉的走行特点和口径大小为显微吻合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骺动脉网的存在可能为股骨头整体供血理论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