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Orzechowski于1913年将“与注视方向无关的双眼完全性无节律地快速、冲动性和多向性的不规则异常眼球运动”命名为斜视性跟阵挛(opsoclonus)。此后发现斜视眼阵挛可作为神经症状单独存在,也可与肌阵挛(头、躯干、四肢、软腭、咽喉、横膈)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并存,故又称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3岁,主因"发作性左上肢抽动4 d"收入院.2004年2月1日患者在家连续观看电视节目8 h后于当晚23:00平卧后出现左上肢及头颈部不自主抽动,每次抽动持续时间约10~60 min,间歇期约10 s左右,不伴意识及大小便障碍,不伴言语、情感障碍,不伴肢体疼痛、麻木感及无力,活动后无加重或缓解,夜间反复发作影响睡眠,晨起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31岁。既往体健 ,发病前 1个月曾有轻度头痛 ,不伴其他不适 ,经 1周抗感冒治疗 ,头痛缓解。 2 0 0 0年 11月2 9日突感剧烈头痛 ,很快意识丧失 ,伴非喷射性呕吐 ,在当地县医院行腰穿见血性脑脊液 ,给予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 ,效果不明显 ,于 12月 8日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体温 36 .8℃ ,脉搏 96次 / m in,呼吸 2 0次 / min,血压 10 5 / 72 m m Hg,神志呈嗜睡状 ,颅神经征 (- ) ,感觉系统查体 (- ) ,右上、下肢肌力 ~ 级 ,左下肢肌力 级 ,腱反射 ( ) ,双侧病理征 (± ) ,颈抵抗 (+) ,克氏征及布氏征均 (- )。即行头颅 CT检查…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过量引起神经毒性反应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0岁。于1996年10月25日上午9时服汤药后1小时全身发冷、四肢无力、恶心呕吐,2小时后血压极低,反复抽搐继而昏迷。予以洗胃、灌肠、解痉和抗休克等治疗,疗效差,呈去大脑强直状态。27日起上消化道出血,予止血、保护胃粘膜、大量葡萄糖、维生...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男,72岁,5天前因生气突然不能正确表达意思,渐重。查体:神清,轻度感觉性失语和不全命名性失语,失算,失写,左右认识不能,手指失认,眼底动脉硬化,心电图可疑左前分枝阻滞,余未见异常。发病后一周头颅CT示左顶区一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诊断:脑梗塞。经予活血化淤治疗3周,仅留失算,左右失  相似文献   
6.
静点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附:70例临床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30012)张丕逊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神经内科(033000)张美荣山西吕梁地区中医院(033000)张翼翔高血压脑出血已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琴  张丕逊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198-1199
<正>急性播散性脑炎是一种累及脑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因很多,通常发生于感染、出疹及疫苗接种后,尽管目前其发病机制不很明确,但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细胞免疫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近年来临床发现服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等亦可引起该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72例心血管病人、51例脑血管病人和71例健康对照,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在年龄、性别等因素均衡的基础上,显示心、脑血管病例组的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16mg/L和083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43mg/L)。进一步将两病例组分为心肌梗塞、非心梗性冠心病、脑梗塞和脑出血亚型后,发现除了脑出血组外,其余三组的DD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果揭示D二聚体的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含量可作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此外,根据D二聚体水平鉴别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实际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malformation,CM),系先天性脑发育异常,以Ⅰ型(CM1)最常见。本文通过分析经手术的116例CMI临床和MRI所见探讨其与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之关系。1资料116例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7~65岁,平均30.1岁;其中16~35发病者92例;病程3个月到23年,平均5.5年。首发症状:感觉障碍173例,运动障碍16例,头疼头晕18例(枕部疼),少汗8例,咽部异物感、手指抽搐和夏科氏关节各3例;3例有外伤史。2结果2.1神经系统所见:感觉障碍103例,温痛觉与轻触觉分离62例(其中9例伴深感觉障碍),各种浅感觉减退29例,各种感觉减退1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9%、50%和22%。脑血栓形成组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斑检出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8%、53%和10%,脑血栓形成组软斑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栓形成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且易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4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MRA检查,两者对颈内动脉闭塞的吻合率为100%,轻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中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0%。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因MRA检查费用高而无法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