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的介入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43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1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30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4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39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均经PTC或ERCP等影像学检查获得正确诊断。24例患者分别置入了8枚塑料内支架和16枚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287±42)μmol/L降(101±50)μmol/L(P〈0.05)。39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TACE治疗。[结论]PTC和ERC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TACE等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有完整MRI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18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18例中,海绵状血管瘤8例,肿瘤直径1.0~4.0cm,边界清,多呈均匀性高信号,瘤周有低信号环.肌间血管瘤5例,形态不规则,T2WI表现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蔓状血管瘤3例,血管迂曲扩张和肌肉萎缩是其特征性MRI表现。静脉瘤2例,静脉粗大、壁厚,无供血动脉。结论四肢软组织血管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正性,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征像,探讨MRI对CO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COA的MRI、超声心动图(UCG)和心血管造影(CAG)表现,MRI和UCG检查13例.CAG检查3例,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结果 MRI可显示COA的部位、范围、类型、积蓄和合并畸形: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合并PDA和室间隔缺损(VSD),2例主动脉弓发育不全,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MRI是检查COA无创性最佳手段,优于UCG,基本上可取代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建技术(VR)和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MPR)显示成人巾内耳结构的方法。方法采用MS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小视野(9.6min)、密集重建(间隔0.3min),细小骨关节(boneplus)重建,对耳鼻咽喉科诊治的患者15例(30只耳)和正常成人11例(22只耳)中内耳分别进行VR和MPR三维成像。结果正常40只耳,其VR图像显示丁内耳骨迷路的细微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异常12只耳,其中3只耳砧骨长腿异常,1只耳外半规管侵蚀,2只耳锤骨发育不全,2只耳砧镫关节消失,2只耳外耳道闭锁伴听小骨发育不全,2只耳镫骨前后脚发育异常,配合中耳MPR可更直观、准确地诊断。病变耳立体显示了畸形部位及程度。VR操作较复杂,图像立体感强;MPR操作相对简单,尤其对听骨链显示简捷明了。结论VR和MPR三维成像相结合能全面准确地观察中内耳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5.
X线摄影和螺旋CT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参照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的特点.评价用螺旋CT扫描乳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外科手术证实的156例乳腺疾病患者分为乳腺癌组和非乳腺癌组.观察X线摄影和螺旋CT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果:156例有乳腺肿块的患者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乳腺癌65例.乳腺良性疾病91例。65例乳腺癌中有10例乳腺X线摄影检查为阴性.其中4例因腺体致密而不能确诊。这4例中螺旋CT检出2例阳性病变。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3.5%.螺旋CT扫描为83.1%和76.9%。乳腺X线摄影和螺旋CT扫描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和72.0%,其阴性预测值为88.4%和86.4%。结论: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检查.首选乳腺X线。必要时CT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医学专业学科的医、教、研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基于Internet的医学教育网络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