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3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控制率低是全球所面临的一大难题.1999年美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为34%,1999年中国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门诊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为77%、治疗率为70%、控制率仅为23%.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由于不适当或缺乏治疗,经历一个从轻度高血压到中、重度高血压的进展过程,大小动脉重构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归纳了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病人需要进行血压、高血压相关血管活性物质和血管重构的监测,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降压治疗方案,将会改变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3.
以猪心肌线粒体为材料,应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结果表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心肌线粒体30kd多肽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2.3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心肌β 1与α 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α 1受体和β 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检测 196例,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46例, 2型糖尿病 52例,高血压无靶器管受损患者 58例及正常对照组 40例血清中抗 G蛋白偶联型α 1和β 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抗β 1和α 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45.6%和 39.1% ,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心肌病组的 17.3%和 17.3%,高血压组的 19%和 12.1%及正常对照组的 15%和 17.5%,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不同亚组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分级抗β 1和α 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心功能Ⅱ、Ⅲ级者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 55.6%和 44.4%,而心功能Ⅳ级分别为 (1/10)10%和( 2/10) 20% 明显低于心功能Ⅱ、Ⅲ级者.结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血清抗体,探讨相关病毒感染与特发性右室心律失常(IR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为3组:IRVA组、其他心脏病平行对照组(Heart-Disease-Control)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Control),每组30例,性别年龄匹配.接受常规检查后进行血清学检查,随访6~12个月.结果:IRVA组与其他2组的X线心胸比值、超声心脏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柯萨奇B组病毒(CVB)血清IgM阳性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IRVA组的巨细胞病毒(CMV)血清IgM阳性率(73.3%)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随访6~12个月后,该组CMV IgM阳性率仍然持续增高(66.7%).相关性分析发现,CVB感染与IRVA发生的联系强度低(P>0.05),而CMV感染与IRVA发生的联系强度高(P<0.001).4种常见的病毒血清抗心肌自身抗体检测中发现IRVA组抗β1受体抗体阳性率(60.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IRVA患者血清CMV IgM阳性率高,该抗体的出现与IRVA的发生高度相关;CMV感染引起IRVA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机制(抗β1受体抗体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6.
梯度胶电泳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小密低密度脂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实用的小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测定方法,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中sdLDL和脂类成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2%~1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胶电泳和凝胶成象分析系统, 测定了105名冠心病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sdLDL、 血脂。结果 sdLDL>50%的检出率, 冠心病组为38.1%, 对照组为11.1%(P<0.01);sdLDL增多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2.43±1.22) mmol/L明显高于sdLDL正常者(1.46±0.64) mmol/L, P<0.01。结论 sdLDL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 且与甘油三酯关系密切;sdLDL测定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β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2.3%(38/61)和50.8%(31/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3.3%(7/60)和10.0%(6/60)及正常对照组12.5%(5/40)和7.5%(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卡维地洛对8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87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 ,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卡维地洛组在常规基础上按双周剂量递增方案加用卡维地洛口服 ,目标剂量2 5mg ,bid ,治疗 6mo。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心功能 ,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CHF病人上述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组 (P <0 .0 1) ,治疗 6mo后卡维地洛组TNF α和IL 6降低 ,治疗前后分别为(4 6±s 18)和 (31± 15 )ng·L- 1,(35± 13)和 (15± 9)ng·L- 1,IL 10升高 ,分别为 (15± 6 )和 (2 4± 7)ng·L- 1(P <0 .0 1) ,TNF α/IL 10降低 ,心功能改善(P <0 .0 1)。结论 :卡维地洛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对CHF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与针对性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观察针对抗心肌抗体采取免疫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入院治疗的DCM患者301例的病史、诊治过程、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1例中病毒阳性185例(占61.46%),抗心肌抗体阳性207例(68.77%),病毒感染与抗心肌抗体具有显著相关性。随访时间0.6~5.5(2.1±1.6)年,抗心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异位酶抗体(抗ANT抗体)阳性患者(A组)治疗后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1.13±8.57)mm,LVEF为(42.65±11.45)%,平均心胸比(HTR)0.56±0.06;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B组)治疗后LVEDd(61.85±6.48)mm,LVEF(41.75±10.87)%,HTR0.56±0.02;抗ANT抗体和抗β1-受体抗体均阳性患者(C组)治疗后LVEDd(63.48±8.82)mm,LVEF(39.39±7.95)%,HTR0.57±0.08。3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Ⅰ~Ⅱ级。结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是DCM的常见致病因素,针对抗ANT抗体早期使用地尔硫和针对抗β1-受体抗体使用美托洛尔治疗DCM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室颤动治疗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公共卫生事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美国每年有30万~60万人因SCD而死亡。我国目前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报道,但发生SCD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回顾性资料显示,80%以上SCD患者最终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引起。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类型,也是其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较高,每次发作均可能发展为VF,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地防治VF是预防SCD的基本策略。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20世纪80~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