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良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鉴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和20例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矢状位、横轴位).分析两者引起的压缩骨折MRI征象,包括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及信号改变、椎间盘增厚、椎体内真空现象和椎旁软组织形态.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两者在椎体和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体内真空现象、椎旁软组织形态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形态及信号,与转移瘤之间有显著差异,大多能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3.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的骨病,在X线上具特征性改变,X线检查不仅可协助诊断,并是观察疗效的一种方法。今将我院12年来(1963—1974)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的骨骼X线检查对照临床和生化改变进行分析。 13例中男5例,女8例。年龄15—50岁,男平均34.8岁,女26.6岁。12例为腺瘤,1例为腺体增生,系继发于先天性抗维生素丁型佝偻病。 X线材料分析一、X线检查包括胸、手、下颌、颅骨、胸腰椎、四肢、骨盆及尿路子片,其中2例仅保存部分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瘤检查中影像技术的合理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转移瘤的发生率继肝、脾之后居第三位,恶性肿瘤病人中骨转移瘤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影像学检查对骨转移瘤的早期发现很有帮助.近百年来X线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已为骨肿瘤的诊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CT、MRI等新兴影像技术的应用打下了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5.
眼球内陷与爆裂性骨折眼眶容积扩大的CT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CT研究眼球内陷与眼眶容积扩大的关系及爆裂性骨折后的眼球内陷趋势.方法(1)封闭3个颅骨标本的6只眼眶的裂、孔,用细砂填充至以颧额突连线为基准的平面,放置塑料球眼球.用减少眶内填砂量来模拟活体眼眶容积的扩大,通过CT穿过眼球中心的轴面扫描图像,计算填砂量逐渐减少时眼球内陷量的变化程度,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和线性关系.(2)28例单侧眼眶爆裂性骨折1~350 d的患者,根据体征分为≤24 d和>24 d两组,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测量双侧骨性眼眶容积及眼球前缘至颧额突连线的距离.通过双侧骨性眼眶容积差和双侧眼球内陷差求得患侧眼眶容积扩大量和眼球内陷量.分别研究≤24d和>24d的眼眶容积扩大和眼球内陷的相关性和线性关系.结果(1)在标本中,填砂每减少1 ml,眼球平均内陷(1.11 ±0.37)mm.e、v(e为眼球内陷量,单位mm;v为模拟眼眶容积扩大量,单位ml)呈正相关(r=0.9866,P<0.001),具备直线相关特性,e=(1.18v-1.04)mm.(2)在15例≤24 d的患者测量中,眼眶容积扩大后的眼球内陷平均值为非正态分布,不能表明在此期间眼球可随眼眶容积扩大而产生对应的内陷,E、V(E为≤24 d组的眼球内陷量,单位mm;V为眼眶容积扩大量,单位ml)呈直线相关,E=(0.85V-1.74)mm.在13例>24 d患者测量中,眼眶容积每扩大1ml,眼球平均内陷(0.71±0.45)mm.E1、V1(E1为>24 d组的眼球内陷量,单位mm;V1为眼眶容积扩大量,单位ml)呈正相关(r=0.9036,P<0.001),具备直线相关特性,E1=(0.86V1-0.60)mm.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T对爆裂性骨折后骨性眼眶容积的测量和对未来眼球内陷发生的可能性的预测,以及对内陷程度的推断是准确而可靠的,为选择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案和纠正眼球内陷所行填塞术的球后填塞量可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MRI半定量测量方法,以期为其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VD和中风后无痴呆(stroke without de—mentia,SWD)患者各30例。使用Toshiba 1.5TVisart、Signa1.5TMR扫描仪进行头颅MRI扫描,测量WMLs程度。[结果] VD组WMLs的发生率与SWD组无差异,而其中度和重度WMLs的构成比高于SWD组。[结论] 不能以WMLs的出现提示有认知功能下降,然而中、重度WMLs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7.
头顱之大小、形状因种族、性别、年龄而异。作者对正常成人头顱进行了X线测量与分析,发現对性别之鑑別有一定价值。方法测量正常头顱,男女各100例。男性之年龄自20岁至71岁,女性20岁至65岁。投照位置为标准后前位。靶片距离30吋。中心线通过枕外粗隆。摄照时閉口。测量之径线有六: 1.矢状径:自顱頂中綫頂点至下颌骨中线下緣间之距离。 2.下頜骨寬度:于乳突尖水平,下頜骨两侧緣间之距离。 3.两侧乳突长度:自乳突尖至岩骨脊之垂直距离。 4.两側下頜角寬度:下頜角內外緣間之距离。  相似文献   
8.
例1 男,55岁。天津塘沽区人。主因多饮,多尿29年,并伴有双膝关节痛及腰痛,于1982年4月6日入院。患者29年前,无任何诱因发生口渴、多饮、多尿,日尿量达10,O00ml 以上,夜尿量多达4~5次,同时伴恶心、呕吐、头晕及乏力等症,  相似文献   
9.
自1959年9月到1963年2月我们共进行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术38例39次。本文就造影技术、并发症、病理造影所见和诊断以及适应征等问题,作一分析报告,以便能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工作。病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6—71岁,最多是11—40岁。造影技术文内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几乎全用暴露股动脉逆行插管的方法。本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自1957年1月至1962年8月。作者等对39例法鲁氏四联症患者进行了 X 线检查。其中27例行根治手术,8例行大小循环吻合术,3例为心血管造影术证实,1例为临床及右心导管检查所诊断。本文旨在分析这些病例的 X 线材料,以估计 X 线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一、临床材料男31例,女8例。年龄为4 (1/2)—29岁,35例小于20岁,26例小于14岁。可见儿童较多。39例均有发绀,34例活动受限,33例有蹲踞习惯,28例发育不良,有的还有昏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