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lzheiner病人的临床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Alzheimer病(AD)病人在病情进行速度、病前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国女性别的差异。方法 用自己编制的、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内容为主的调查表,对83例住院A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发病年龄及发病后的平均生存期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女病人出现各种生产、社会功能减退的时间略晚于男性;病前性格:男性以顽固刻板、温和老实、孤僻不合群的较多,女性以开朗好动、急性子、喜与人交往的较多。结论 男女A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计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一类是靠破坏动脉壁结构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产生。另一类是在动脉壁上移植静脉袋制成。结果:两类动物模型适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但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颅内动脉瘤,满足研究的需要。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还应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低温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亚低温在脑梗死早期能对抗多种脑损害因素,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可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强度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脏重塑及亚硝基-氧化还原失衡的影响,为制订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运动康复处方提供理论依据及干预靶点。 方法 从45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中取10只纳入正常对照组(NC组),剩余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方式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组)及糖尿病运动组(DME组)。NC组及DMC组大鼠均置于鼠笼内安静饲养,DME组大鼠则给予4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干预(5次/周)。于末次训练结束48 h后利用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含量;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经病理学观察后分析对比各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断面积(CSA)及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四氢生物喋呤(BH4)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p47phox和p67phox、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NOS二聚体及单体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NC组比较,DMC组血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CSA及CVF、p47phox和p67phox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及BH4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与DMC组比较,DME组血糖、LVEDD、LVESD、心肌CSA及CVF均显著降低(P<0.05);p47phox及p67phox蛋白表达量、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和BH4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短期高强度运动能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重塑进程,但对大鼠体内亚硝基氧化-还原失衡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30例颅脑肿瘤伴发阗痫病人术前行EEG、CT、MR检查同时根据癫痫类型,单一或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全麻下手术切除肿瘤,修补硬膜,保留骨瓣,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20例随访6~12个月,死亡3例,症状完全消失10例,肿瘤复发4例,药物治疗可工作3例.结论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病人发生率约37%~44%,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是防止术后癫痫复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突发进行性右眼失明。左眼颞侧视野缺损5天。病人5天前乘车时自觉双眼发涩,视物模糊。次日晨起,右眼失明,左眼鼻侧视物。脑CT显示视交叉鞍区高密度病变,占位效应不明显;MR示视  相似文献   
7.
国产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天津环湖医疗器械厂研制生产的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sunruifa electrical detachable coil,SEDC)和美国Micro Therapeutics,Inc公司生产的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sapphire detachable coil,S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91例,30例使用SEDC行颅内动脉瘤栓塞(SEDC组);61例采用SDC栓塞(SDC组)。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术者使用同种微导管进行治疗。术中观察两种弹簧圈在X线下的可视性、在推送中的顺滑程度、解旋情况、软硬程度、成篮效果、致密填塞情况及解脱时间。采用电话、门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SEDC组共用SEDC 108枚,SDC组用SDC 271枚。在X线透视下SEDC与SDC同样清晰可见,在微导管中推送弹簧圈时,SEDC组有2枚欠顺滑,SDC组有9枚欠顺滑;在反复推拉弹簧圈时,SEDC组有5枚发生解旋,SDC组有8枚解旋;SEDC组电解脱时间有6枚超过5min,SDC组有10枚超过5min。经统计学分析,各项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EDC组动脉瘤致密填塞25例,SDC组49例,SEDC组瘤颈残留2例,SDC组5例,SEDC组非致密填塞3例,SDC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随访3~22个月,无再出血,两组中各有2例术后获得DSA随访,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SEDC可以替代SDC栓塞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索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组织学改变的研究 ,从瘤腔内组织学改变角度综述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 ,探讨栓塞治疗的机制及其对GDC改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与正常老人的认知功能与CT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共有43例AD患者与41例正常老人分别完成一组神经心理测验与头颅CT检测。结果 NC组认知功能与个别CT测量值相关,AD组认知功能与大多数CT测量值具相关性,尤其是第Ⅲ脑室、脑沟、侧脑室;AD愈严重,脑萎缩愈明显。结论 头颅CT检测对推断AD患者智能下降程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外报道,在长期服药的精神病人当中,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患病率可以高达25%以上。至于国内情况如何,尚待调查研究。为此,作者试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进行了有关此症的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及方法我们在1985年2—3月,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桥]分部慢性病房全体住院病人466例,进行了一次 TD 普查,以确定其时点患病率。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病人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