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士勇  马自强 《安徽医药》2011,15(12):1541-154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该院2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7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10.6%),其中二次手术4例。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吻合安全、可靠;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复杂,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使用吻合器、保证吻合口血供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频电刀组(n=56)和超声刀组(n=5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应激反应、甲状旁腺功能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小于高频电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超声刀组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均下降,且超声刀组高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8.9%(5/56),显著低于高频电刀组48.2%(2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选用超声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可较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使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马自强  丁士海  庞士勇 《安徽医药》2015,19(9):1772-1773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与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1月35例巨大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对肿块直径均在8 cm以上的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其中19例行一侧甲状腺叶切除,12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4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对侧大部切除。病理诊断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出现呼吸困难,给以气管切开,1月后拔除气管导管出院;1例出现重度声嘶;2例出现轻度声嘶;2例出现低钙血症,经治疗半月痊愈出院。但术后随访甲状腺功能低下16例。结论巨大甲状腺肿可压迫气管,使气管移位变窄,使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位置改变,甚至使气管软化,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较高,并发症多。可以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庞士勇  徐皓 《医学信息》2006,19(9):1649-1651
目的 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自1990年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共7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体会。结果 本组48例患者痊愈出院;14例患者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发生扩散,无法行根治切除术;1例发生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0%、40%。结论 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肿瘤切除加消化道重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男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特点、病理分类、诊治经验,以提高外科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3年7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男MB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10例,平均年龄62岁.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5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局部皮瓣坏死4例,术后淋巴漏1例.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15例,腺癌、导管内癌各1例.17例MBC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为70.58%(12/17),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64.7%(11/17).术后17例均行辅助化疗,5例行局部放疗,ER/PR(+)均行内分泌治疗,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3%.结论:MBC发病率低,多发生于老年人,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乳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MBC的主要手段,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的全身治疗是现阶段男性乳腺癌治疗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庞士勇 《安徽医药》2005,9(7):529-529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因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并能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适于药物治疗失败的儿童、年轻女性及伴有结节或重度突眼的甲亢病人,但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并发症多,并未能广泛被患者所接受.据报道,甲亢术后复发与甲状腺血供无关,而与残留甲状腺腺体多少有关[1].自1998年以来,我们在传统手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应用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即对保留的腺体有量的标准可循,并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外科处理策略。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PTMC病人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 64例,淋巴结转移者 42例,包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 37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1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灶情况、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探讨外科处理策略。结果(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年龄、肿瘤直径、是否多灶、肿瘤位置、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肿瘤直径 ≥7 mm、双侧癌、多灶、包膜受侵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是否多灶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 ≥7 mm、包膜受侵、多灶、上极肿瘤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 PTMC病人而言,肿瘤直径 ≥7 mm、双侧癌、多灶、包膜受侵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 ≥7 mm、包膜受侵、多灶、上极肿瘤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对应独立危险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区域及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外科处理措施,以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全部6例均为胰腺十二指肠联合损伤,其中1例合并失血性休克,另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均超过24小时,其中2例超过48小时。治疗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实现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完全分流,利于修补后创口的愈合。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除1例行二次手术外,其余均一期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人,损伤控制性手术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庞士勇  王成器 《安徽医药》2005,9(9):693-693
胃手术后近期大出血是胃手术后的一种较为严重并发症,常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其判断和处理颇为棘手,尤其是再次手术后又再出血者.笔者收集了胃手术患者718例,其中术后近期出血者11例,近期出血发生率约1.5%.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腹外疝为腹部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又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居高,我国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0.36%[1],自1987年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并广泛应用后,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的术式,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