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抑郁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广泛而持续的存在。ACS后的抑郁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增加医疗支出,并且是心脏事件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导致不良预后的机制包括:对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依从性差;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慢性炎症等。认知行为疗法和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用于治疗ACS后抑郁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显示改善预后的趋势。本文对ACS后抑郁的患病率、治疗,其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产生影响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男,73岁。因间断头晕2 d,加重4 h入院。ECG:Ⅲ度AVB,RBBB,Ⅱ、Ⅲ、aVF Q波。心电监测显示:心室率22次/min左右,最长R-R间期大于8 s。入院3 h经左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脉宽1 ms,起搏阈值1 V,输出电压5 V,R波高度12 mV,感知灵敏度5 mV。次日心电监测可见起搏信号规律出现,60次/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自身抗原诱发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oxLDL的自身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预防和致病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R)是指组织细胞对生理浓度胰岛素反应性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IR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循环内皮细胞(CEC)是指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数量变化可反应血管内皮受损程度,而内皮损伤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IR损伤血管内皮可能是其导致心血管病的机制之一。本通过对比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及冠心病正常血糖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CEC计数,探讨IR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和炎症因子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1/09在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于2005-11集中来院随访,共随访到35例。根据BECK抑郁自评量表分为抑郁组(≥14分)和非抑郁组(<14分)。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含量,并分析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BECK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的相关关系。结果:35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显著增大[(59.4±17.6)ms,(45.6±13.1)ms;444.0ms,397.5ms,P=0.02,0.03]。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较非抑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显著增高[(5.50±2.14),(4.08±1.18)mg/L;(88.83±17.62),(76.78±13.47)μg/L,P=0.043,0.049]。③QT间期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r=0.421,P=0.029),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与BECK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结论: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复极离散程度增大,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有更明显的炎症反应和心室重构。③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心室重构或其他机制影响复极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自身抗原诱发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oxLDL的自身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预防和致病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和炎症因子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5-01/09在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于2005-11集中来院随访,共随访到35例。根据BECK抑郁自评量表分为抑郁组(≥14分)和非抑郁组(〈14分)。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含量,并分析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BECK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的相关关系。 结果:35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QT间期离散度、校正QT间期显著增大[(59.4&;#177;17.6)ms,(45.6&;#177;13.1)ms;444.0ms,397.5ms,P=0.02,0.03]。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较非抑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显著增高[(5.50&;#177;2、14),(4.08&;#177;1.18)mg/L;(88.83&;#177;17.62),(76.78&;#177;13.47)μg/L,P=0.043,0.0491。③QT间期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r=0.421,P=0.029),QT间期离散度、C反应蛋白与BECK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 结论:①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复极离散程度增大,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②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有更明显的炎症反应和心室重构。③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心室重构或其他机制影响复极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IR)是指组织细胞对生理浓度胰岛素反应性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IR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循环内皮细胞(CEC)是指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数量变化可反应血管内皮受损程度,而内皮损伤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IR损伤血管内皮可能是其导致心血管病的机制之一.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及冠心病正常血糖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CEC计数,探讨IR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105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组)30例和糖尿病组(DM组)45例。观察3组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DM组I、GT组冠脉多支病变率、冠脉末梢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DM组与IGT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结论:合并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严重,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心血管患者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