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痘并小脑脑干炎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患儿 ,男 ,6岁 ,因水痘后运动障碍 4d入院。患儿在水痘结痂后出现头晕、呕吐 ,次日出现站立不稳 ,全身摇晃 ,不能坐、站、走 ,并出现流涎、发声低哑。入院查体 :体温正常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6 / 10 .7kPa ,面部及躯干部皮肤可见较多水痘结痂 ,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神清 ,查体合作 ,双眼球无震颤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 ,声音低哑 ,流涎 ,腭反射、咽反射消失。卧床 ,不能坐 ,站立不稳 ,罗伯格征阳性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稳 ,有意向性震颤。四肢肌张力低下 ,肌力Ⅳ级。脑膜刺激征、病…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婴幼儿时期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其临床表现以喘息为主,与婴幼儿哮喘有相似之处.为了探明其发病机理,与小儿哮喘的相互关系,对其进行了研究.方法 52例毛支炎患儿,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克隆抗体对其呼吸道脱落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快速诊断,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 52例患儿中,患儿有过敏史及特应征(atopy)阳性家族史占55%,RSV阳性率78%,血清总IgE阳性率63%.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抑制其免疫反应,均治愈.随访6~8年,继发性喘息的发病率75.3%,小儿哮喘的发病率62.2%.结论 RSV是毛支炎主要感染源,也是其吸入性抗原,毛支炎的发病机理与婴幼儿哮喘一致,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是部分哮喘的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部分脾栓塞(partial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疗效确切、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近  相似文献   
4.
人神经干细胞异种移植示踪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索人胎脑神经干细胞(hNSC)在动物移植研究中理想的示踪检测方法,探讨hNSC移植后的命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N2培养基从流产的人胚胎前脑组织培养出神经干细胞球,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抗原标志和细胞分化潜能以鉴定其干细胞属性。取体外培养6d的神经干细胞集落,进行PKH26标记后培养和分化示踪。将培养14 d的神经球移植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鼠侧脑室,12只鼠分为PKH26标记示踪组(4只)、免疫反应检测组(4只)和对照组(4只),于移植后第4、7、14天杀鼠取脑,全脑切片,行抗人细胞核抗体(抗-hNuc)和抗人神经丝抗体(Anti-hNF)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检测及PKH26的荧光观察。结果体外培养获得典型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球。PKH26能高效标记神经干细胞,标记的阳性率〉95%,标记分子可伴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但不进入细胞突起,仅位于胞体。Anti-hNuc免疫荧光检测和PKH26示踪结果显示:植入脑室的hNSC,4d即可迁移到嗅球、额叶皮层内侧中央前区、海马、枕叶皮层等部位的颗粒层内,小脑蒲氏细胞层有单层标记细胞排列,中脑区域也有广泛的标记细胞分布,损伤灶区有明显多的移植细胞分布。抗-hNF检测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的颗粒层有阳性反应细胞,彼此间有连接发生。结论可用PKH26对体外培养获得的hNSC进行标记示踪。Anti-hNuc可用于检测移植细胞在受体鼠脑内的分布,抗-hNF可用于检测移植细胞的成神经元分化及神经元问发生的连接。hNSC经脑室途径移植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脑,可快速迁移到全脑多处远距离部位,并构建神经元连接,损伤灶区对移植细胞有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纤维连接蛋白促进人神经球内干细胞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成份纤维连接蛋白(Fn)对人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用Fn包被培养孔,于细胞球转种后的24h、48h、72h、96h、120h、144h、168h和240h各时间点动态观察神经球细胞的迁移变化,测量细胞迁移的最远距离,计算迁移速率,用荧光免疫技术检测迁移细胞的特异性表型标志,计算一定视野内nestin+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同时,平行观察含胎牛血清(FBS)培养诱导的迁移。设立多聚赖氨酸(Ply)包被组以及空白组作为实验对照。结果Ply包被组以及空白组均无细胞迁移发生,FBS组和Fn组的细胞球有细胞从球体向外迁移,二者迁移速率均在前48h达最高峰,但迁移方式不同。Fn组迁移的细胞分化不明显,细胞分裂相多见,nestin+细胞占(30.60±8.06)%,而FBS组迁移出来的细胞成进行性分化梯度,偶见有nestin+细胞,外周边缘区域GFAP+星形胶质细胞是其主要细胞群。结论Fn在体外可促进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的病原体,其中支原体肺炎发病率约占肺炎的19.4%.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故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正确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23例支原体抗体阳性的患儿,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小儿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上升趋势,同样,在我国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但是,现有的治疗仍不能完全控制许多患儿的哮喘症状。研究表明白三烯在哮喘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白三烯药物为目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此,我们在临床上观察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在控制儿童哮喘方面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 nucleosis,IM)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由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感染引起 ,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皮疹等。我们最近收治 1例以粒细胞缺乏、贫血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报告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性的造成婴幼儿时期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致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以喘息为主,与婴幼儿哮喘有相似之处为了探明其发病机理,以及与小儿哮喘的相互关系,我们对52例毛支炎患儿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