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DWI结合ADC值鉴别诊断睾丸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WI结合ADC值鉴别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精原细胞瘤10例,非精原细胞瘤12例。均行MRI平扫、DWI扫描,并测量不同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10例精原细胞瘤的DWI多呈均匀性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63±0.12)×10-3 mm2/s,12例非精原细胞瘤的D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8±0.22)×10-3 mm2/s,二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结论 DWI结合ADC值有助于鉴别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4.
患者 男,57岁,发现右侧睾丸区肿物3 d,质硬,无触痛,无红肿热痛.患者无低热、乏力、食欲缺乏、腰痛、尿痛.MRI表现:右侧睾丸体积稍大,睾丸后部及附睾区可见结节状稍短T1、短T2信号(图1,2 ),在T2压脂图像病灶及病灶周围未见明显的压脂高信号(图 2 ),病变边界清楚,DWI 高 b 值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图 3 ).注入 Gd-DTPA 后扫描:早期病变强化不明显(图4),晚期病变中心不强化,边缘呈明显的环形强化(图5),最大截面约 5 mm×5 mm×10 mm(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右侧附睾)病理结果:肉眼所见灰白灰红组织1块,直径12 mm,切面灰红质软,可见一囊,直径 5 mm.镜下见: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围绕外溢精子和细胞碎屑,形成结核样肉芽肿,肉芽肿中央可见精子;可见少量的纤维细胞(图 6),慢性炎症,符合精子肉芽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MRI特征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RMS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RMS患者中,单发25例,多发2例,共29个病灶.病灶T2 WI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的占96%(26/27),T2WI呈高信号的占93%(25/27).所有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扩散均受限,ADC值为(0.83±0.37)×10-3mm2/s.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的占100%,69%(9/13)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结论 儿童RMS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平扫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ADC值低于一般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正患儿女,8岁,"因嘴歪斜1月余,右眼红肿、疼痛、视物模糊2周"入院,临床诊断为右眼角膜溃疡,面神经麻痹。MR检查:右侧桥小脑角区、右侧颞部及鞍旁可见团块状信号影,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混杂高信号(图1B)。高b值(b=1 000s/mm~2)DWI示病变弥散受限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局部脑膜线样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MR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双指数DWI真实扩散系数(D)值、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评价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8例胃癌组织切片及周围正常胃壁的VEGF表达并进行分级,分别分析ADC值、D值、D*值、f值在不同VEGF表达组间及胃癌不同分级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VEGF分级间的ADC值、D值、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分级越高ADC值、D值越低,f值越高;高低分化胃癌的ADC值、D值、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指数模型DWI ADC值、双指数模型DWI D值、f值对评价胃癌VEGF表达有价值,可以反映胃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58岁,6月前体检发现肝占位.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前叶一囊性结节,其内可见高回声团,且高回声团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MRI示:肝右叶前段可见一分叶状囊性长T1长T2信号影,病灶中心可见一类圆形结节,有蒂与囊壁相连,结节T2 WI压脂序列呈均匀低信号,T1WI同相位、反相位囊内结节呈均匀高信号,结节外周可见等信号包膜影(图1~3).DWI(b=800 s/mm2)示:病变外周呈高信号,囊内小结节呈低信号(图4).经静脉注入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5).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正常宫颈315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95例宫颈癌患者中1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6.84%。随宫颈癌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呈升高趋势。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62.50%为多发淋巴结转移,且随FIGO分期增加,多发盆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升高。分娩次数3次,肿瘤直径≥4,宫颈侵犯类型为外生型,间质深层浸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高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病例组杨氏模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杨氏模量值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同FIGO分期患者杨氏模量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当以5.09kPa为临界值时,AUC=0.825,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93.68%,特异度为65.26%;当以72.15kPa为临界值时,AUC=0.795,此时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6.10%。结论随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多发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增高。E成像技术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