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内miR-665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试剂盒方法提取患者血清内的外泌体并用透射电镜观察验证。然后利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肝癌患者和10例体检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内miR-665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清提取的外泌体呈囊泡状,直径约30~150 nm。肝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miR-665较正常体检者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中位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8.3倍。外泌体miR-665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5 cm) (P=0.0042)、有包膜浸润(P=0.0197)以及临床TNM分期(III~IV期) (P=0.0276)成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HBsAg以及AFP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 > 0.05),外泌体miR-665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更短(P=0.036)。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iR-665水平升高与肝癌进展相关,测定血清外泌体内miR-665的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59例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行鞘内阻断,24例行鞘外阻断,其中51例联合Pringle阻断(15+5)min,最多阻断5次,累计75 min,22例解剖第二肝门联合肝静脉预阻断。手术时间为(155.8±71.3)min,术中出血50~600 mL,术中输血2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肝静脉修补5例,发生CO2栓塞4例。术后胆漏4例,胸腹水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出血、肝衰病例,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9±5.4)d。结论 循肝静脉入路腹腔镜下肝切除技术安全可行,术中准确定位、暴露肝静脉走行是为关键,断肝过程应避免肝静脉损伤和气体栓塞。  相似文献   
3.
卢明柱  徐明  周斌  屈振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11-37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2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获成功,1例中转开腹,T管引流21例,Ⅰ期缝合3例,手术时间105~305 min,平均(184.0±12.2)min,术后住院时间6~10 d,平均(7.7±0.2)d,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胆漏。结论初开展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管一期缝合应慎重,适时中转开腹,不应刻意追求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0份肝癌组织、10份癌旁组织、10份正常组织中EPOR mRNA表达量,并检测MVD,分析EPOR与MVD及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EPOR mRNA高表达;EPOR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EPOR mRNA表达量在有包膜侵犯、病理组织学低分化及有转移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均<0.05).结论 EPOR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能作为新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参与肝癌血管生成,EPOR高表达与肝癌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块型胰头良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胰头肿块型良性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痛(86.8%)和黄疸(31.6%).术前均行B超(检出率92.1%)、CT(检出率100%)检查,部分患者行ERCP(8例)和PTC(7例),检出率100%.本组患者共行胰腺局部切除术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术后病理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8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胰腺导管乳头状瘤5例,胰岛素瘤3例.本组术后6例发生胰瘘(15.8%),1例发生伤口感染(2.6%),1例皮下出血(2.6%).平均住院时间(13.4±5.8)d.结论 肿块型胰头良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病史、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考虑.治疗宜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或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硬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寻找对肝硬化I/R保护作用的最佳有效时间窗和理想方案.方法 通过构建正常大鼠及肝硬化大鼠模型,以正常肝脏I/R(A组)和正常肝脏10-10 min-IPC方案(B组)为对照组,肝硬化组则分别施行单纯I/R(C组)、5-10 min(D组)、8-10min(E组)、10-10 min(F组)及15-10 min(G组)的IPC方案,每组18只,分别在术后1 h、4 h及24 h三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MPO、NO、SOD水平,评价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炎性浸润及抗损伤程度.结果 肝脏缺血30 min后肝脏功能受损明显,表现为各组的ALT、AST、LDH水平升高,尤以再灌注4 h时显著(P<0.05),但经过缺血预处理后,各IPC组中的NO、MDA、MPO及SOD水平亦显著高于其对应的I/R组,以E组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10-10 min的IPC方案对于正常肝脏I/R确有保护作用,而8-10 min的IPC方案能最有效地启动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于1948年由Bonsdor和Jalsvisto首先发现,其分子量为34000,约60%为蛋白质.人类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由4个内含子和个5外显子组成,全长3000碱基对.它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结合,在红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最初认为,EPO只在胎肝及成人肾脏中合成,只作用于红细胞[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宫颈癌Siha细胞在临床常规分割放疗模式的电离辐射诱导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情况,以及外泌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临床常规分割外照射(6 MV-X射线,50 Gy/25次)模式的电离辐射处理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通过形态学观察、EMT标志物检测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Siha细胞EMT的发生;分离纯化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径示踪分析(NTA),观察其形态与分泌量;最后加入抑制剂GW4869(10 μmol/L)明确外泌体作用。结果 经电离辐射处理后,存活的Siha细胞发生了EMT现象:梭形间质样细胞出现,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t=9.66,P<0.05),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表达上调(t=41.61,P<0.05),Transwell穿膜和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目增多(t=6.11、13.22,P<0.05)。此外,辐射诱导后,Siha细胞外泌体分泌增加(t=7.51,P<0.05),而GW4869负性调控后,其细胞外泌体的分泌随之减少(t=7.28,P<0.05),电离辐射诱导的EMT也发生了逆转。结论 临床常规分割放疗模式的电离辐射可通过诱导外泌体的分泌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9.
正病例患者,男,71岁,因"腰背部疼痛三天"入院,无明显畏寒发热、腹胀腹泻等不适。查体:神清,右下腹可扪及一大小约9 cm×6 cm的包块,质韧,较固定,轻度压痛。肿瘤标志物:CA125 6.75 U/m L,CA19-9 5.69 U/m L,CA72-40.95 U/m L,CEA 3.19 ng/m L,AFP 5.05 ng/m L。腹部B超提示:右侧腹可见一大小约9.6 cm×6.0 cm的混合性回声团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可疑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6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6例经胆囊管取出结石,探查阴性21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无结石残余及复发.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