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集体心理治疗形式自知力教育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作用。方法将精神分裂症95例随机分成仅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8例,自知力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的研究组47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结果 BPRS量表二次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院时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形式自知力教育是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症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变化,探讨其用于抑郁症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42例明确临床诊断抑郁症患者,其中中重型各13、15例,接受6 w常规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与88例非抑郁症人群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抑郁程度与BDNF水平负相关.治疗后,中重度患者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在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其血清BDN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临床抑郁症诊断,特别是治疗反应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学生新兵新训前后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队152名新兵进行新训前后的抽样调查,并根据文化程度将被试分为大学生及非大学生两组,比较两组在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结果(1)所有新兵在应付方式测验中,自责因子分新训后均显著升高( P﹤0.01);在SCL-90测验中,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及其他因子得分新训后显著降低(P﹤0.05或P﹤0.01);(2)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大学生组得分低于非大学生组(P﹤0.05或P﹤0.01);两组新训后在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有所下降( P﹤0.05或P﹤0.01)。(3)文化水平与测试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本批新兵新训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但还存在不合理的应付方式,不同文化程度新兵心理特征有较大区别,应结合其文化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抑郁对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BDNF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制作大鼠抑郁模型,运用Open-Field评分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和皮层BDNF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脑脊液、海马和皮层BDN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绀比较,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层BDNF阳性细胞数龄均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BDNF的含量分别为:(6.87±2.44)ng/ml、(11.75±3.60)ng/g、(4.31±1.37)ng/g,抑郁模型组大鼠脑脊液、海马和皮层BDNF的含量分别为:(4.23±1.54)ng/ml、(8.56±2.45)ng/g、(3.06±0.67)ng/g,表明抑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BDNF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癫痫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科于1993-02~1996-12共收治该病12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2.3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1~55岁,平均34.2岁。已婚8例,未婚4例,军队干部1例,地方干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眼合像尺治疗假性近视短期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假性近视58眼(29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双眼合像尺进行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方式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w、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散瞳前屈光度以及散瞳后屈光度。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散瞳前近视度数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裸眼视力和散瞳前近视度数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散瞳后屈光度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实验组有3眼(10.00%)散瞳后验光为近视,对照组有5眼(17.86%)散瞳后验光为近视,但两组间真性近视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24,P﹥0.05)。结论双眼合像尺简单易学,携带方便,治疗假性近视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方法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