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氩氦靶向治疗是一种纯物理性微创超低温冷冻治疗手段,瞬间靶向毁损病灶,对正常组织无任何化学性及物理性损伤。美国Cryocare氩氦刀采用氩气这一气体冷媒取代了液体冷媒,成功的解决了冷冻医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冷冻率,达到每分钟25度;配合氦气的快速复温融解使得在低温治疗中多次融冻循环成为可能。两个循环的冷冻一复温可以充分调强彻底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的分型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组63例患者均经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其中鳞癌32例,腺癌1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全部病例均成功地进行了规范化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采用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标准分期;其中Ⅱ期6例、Ⅲa期12例、Ⅲb期17例、Ⅳ期28例。结果(1)瘤体多血供型43例,包括全部15例腺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及1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3例低分化鳞癌。(2)瘤体少血供型20例,包括19例鳞癌及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结论(1)支气管动脉造影所表现的血供特征,在鉴别病理类型方面有重要价值。(2)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的TNM分期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Ⅳ期肺癌(PT4)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材料和方法:45例PT4中并肺内转移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全肺叶不张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胸主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同侧胸积液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加胸膜腔内灌注的双介入方法。结果:完全缓解7例,占15.6%;部分缓解13例,占28.9%;无变化20例,占44.4%;有进展5例,占11.1%。结论:双介入治疗PT_4的临床疗效与全身化疗相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全身化疗,这就为Ⅳ期肺癌的治疗另辟了一条途径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内Г-刀联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中晚期肝癌先采用TACE介入治疗后,再应用体内Г-刀系统,通过TPS详细计划后在瘤体内置入相应数目相应剂量的^125I放射粒子来治疗肿瘤。结果本组64例肝癌经该疗法治疗后,1a生存率70.3%,2a生存率50%,3a生存率31.1%,比之单纯介入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结论体内Г-刀对中晚期肝癌疗效较佳,联合介入治疗为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 PR53.1%,胃体癌CR PR44.4%,胃窦癌CR PR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 PR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辅助手术实施、提高根治程度及术后减少癌细胞播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TNM分期属Ⅱ、Ⅲ期进展性胃癌患者 5 7例。术前行靶动脉冲击化疗 ,7~ 10天后行根治性切除。R1 10例 ,R2 43例 ,姑息性切除 4例。术后 2 1天给予EAP或EFP区域性保驾灌注化疗 2~ 4个周期。结果 行根治性切除术并进行选择性动脉灌注的 5 3例中仅 1例发生卵巢转移、5例肝脏转移、生存期大于 3年者 9例。结论 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减少术中癌细胞播散 ;术后区域性保驾灌注化疗能最大限度的杀灭残留肿瘤细胞、减少转移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