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乙型肝炎病毒反义基因的转录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在真核细胞内转录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反义核酸的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BV前C/C基因(PreC/C)和前S/S基因(PreS/S)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再将重组体分别转染PA317包装细胞,进而获得能够介导HBV反义基因向小鼠NIH3T3细胞转移表达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经分子杂交试验表明,含有HBV反义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序列已经整合到转染的PA317细胞染色体上;转导的NIH3T3细胞内有HBV反义RNA转录表达。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能够介导HBV反义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转录表达,因而有可能利用反义技术和基因转移方法进行抗-HBV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难辨羧状杆菌的医源性感染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辨羧状杆菌(Cd)感染性腹泻常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Cd产生的两种毒素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炎症,Cd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一,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或仅有轻度腹泻,重症者有严重的假膜性肠炎,从患者粪便中检出Cd产生的毒素可确诊Cd感染,停用广谱抗生素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情较重时应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的治疗,用药3天后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HLA-DR及IL-4表达与IgE生成关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HLA—DR和Thl/Th2细胞因子表达对IgE合成的影响,对58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以IFN—γ代表Thl类细胞因子和IL4代表Th2类细胞因子,ELISA方法及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IgE和IL-4及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患儿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阳性率、IgE及IL-4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5和<0.01;两组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1),而患儿组IL—4/IFN—γ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HLA-DR表达及IL—4水平与血清IgE水平之间密切相关(P<0.001)。提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l/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处于Th2强势状态,淋巴细胞HLA—DR和IL—4高表达使IgE合成增多,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季伟 《苏州医学》2006,29(2):88-88
小儿时期常见疾病中,呼吸道感染占极重要地位,不仅发病率高,病情也常较严重。在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有105万人死亡,其中30万死于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多数临床医生更多的是通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一般实验室检查来获得对感染病原的初步印象,从而开始经验性治疗,导致了部分不合理用药,特别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促使细菌耐药及增加医疗费用。寻求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可靠的病原学证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肺炎伴血小板增多的儿童进行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潮气通气肺功能检测分析,探讨血小板计数能否作为评判儿童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量化指标。 【方法】 对102例肺炎伴有血小板增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400×109/L)的患儿(A组)与107例肺炎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儿(B组)的临床特点、血实验室生化指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潮气通气肺功能检测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与B组比较, A组发生呼吸困难和喘息比例高,住院时间长,白细胞计数高,血浆TNF-α、IL-6的表达增高,代表小气道阻塞的肺功能指标呼气达峰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呼气达峰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剩余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剩余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TEF25/PT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小板计数与IL-6浓度成正相关(r=0.354,P<0.05),与tPTEF/tE、 TEF25呈负相关(r=0.461、0.407,P<0.05)。 【结论】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升高可作为评判肺炎的炎症反应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实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I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 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P〈0.01)。结论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8.
季伟  李海峰  林建宁  王鹏建  阮狄克 《北京医学》2010,32(10):847-847,858
疲劳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骨骼经受反复的微小损伤后积累作用的结果,好发于下肢。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收集我科2005-2008年收治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道定植菌对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患儿喘息的影响。方法收集531例hMPV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RT-PCR检测hMPV,普通痰培养法检测细菌,观察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莫拉菌(M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定植情况。分析四种定植菌与hMP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hMPV感染患儿中,SP、HI、MC和SA定植主要见于3岁以下患儿,无明显性别差异。定植菌阳性组喘息发生率高于定植菌阴性组(73.6%vs.49.1%)(P<0.05)。细菌(主要是SP、HI和MC)定植与hMPV感染患儿喘息症状相关(OR=3.27,P<0.01)。结论鼻咽部定植菌,尤其是SP、HI、MC,对hMPV感染患儿的喘息症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