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直肠恶性间质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4年7月间收治的9例直肠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34、c-kit.9例均阳性,1例SMA阳性,1例SMA可疑阳性.1例S100阳性。予以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例,经骶直肠肿瘤切除术3例,经腹前切除加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1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者,1例术后2年死于肝转移。结论直肠恶性间质瘤应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5例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15例经保守治疗,其中1例因肠扭转缺血损伤严重,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他病例均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6d。结论炎症性肠梗阻由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应用小剂量激素减缓炎症反应,抗生素防止肠道菌群易位,经内镜逆行置入肠减压管及营养支持治疗,多数病例可保守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关闭术的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对1983年~2006年间78例行结肠造口关闭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5h,平均2.4h。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结论造口关闭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准备充分,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5例直肠肛管癌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加化疗低位直肠癌与肛管癌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15例低位直肠癌与肛管癌中4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先行1~3个疗程化疗,其余先行DT40~60Gy外照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和肛周组织间插植治疗(8~18Gy)。同时全身以氟尿嘧啶为主的静脉化疗,共3~6个疗程。结果 平均随访49.1个月,15例中14例肛门全部获得保留,局部控制率为60.0%,5年生存率为66.7%。主要急性并发症发生在消化道,腹泻发生占12/15,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2级以上腹泻占5/12;2例经保留灌肠治疗缓解;1例因放射性直肠炎慢性便血30个月;2例出现肛门失禁症状,其中1例经外科切除肛门结肠造口。9例出现UICC2级以上骨髓抑制,4例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缓解,其余5例被迫中断化疗。结论 低位直肠肛管癌的全身化疗加放射治疗远期疗效较好,其疗效不比根治性手术差,能保留肛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硬纤维瘤(desmoid tumours,D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但可呈局部浸润性生长.FAP患者DT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其发生、发展可能与手术、遗传学易感性和体内激素水平有关.50%的FAP相关性DT发生于腹腔内,常表现为无压痛、缓慢生长的肿块.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肠系膜DT可导致肠梗阻、肠缺血、肾盂积水和瘘管.可活检或CT检查明确诊断.对于腹壁DT建议手术切除,而肠系膜DT的首选药物治疗,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确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9年"入院,病程中无明显心慌、饮食、睡眠、性格及体质量改变.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可触及约2.0 cm×1.5 cm质中结节,无明显压痛性多发性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右侧甲状腺未及明显结节.B超见左侧甲状腺中部见一2.3 cm×1.7 cm圆形结节,边界清,伴囊性变,右侧甲状腺近峡部见0.7 cm×0.4 cm圆形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伴部分囊性变.甲状腺ECT提示两叶增大较明显,左叶中部有一较明显的放射性减低区(凉结节),右叶放射性分布尚可.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未见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胃十二指肠未见息肉.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自制肠显象液充盈全部大肠于腹部进行B超检查。正常大肠20例,大肠肿瘤20例,肠炎27例,非大肠病变18例,共85例。分析各组超声图象特征如下:正常大肠,壁厚<0.5cm,层次清晰,分五层,三条强回声二条低回声,伸入肠腔构成嵴状回声的肠皱襞。大肠肿瘤,8/20例肠腔内局灶性、节段性隆起,肠壁凹凸不平,厚0.5~2.5cm,僵硬,层次不清;9/20例累及肌层,6/20浸润达浆膜层,甚至与周围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4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45例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排便频率:3个月内每日9次,6个月后每日5次,12个月后每日4次;术后平均肛管慢波静息压为5 cm H_2O,频率为13次/min,肛管收缩压平均180 cm H_2O。37例术后结肠镜随访发现,14例有贮袋息肉(14/37,38%);4例术后发生小肠系膜硬纤维瘤。结论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FAP理想的外科手术方式,回肠"J"型贮袋患者控便功能良好,术后应密切随访,预防发生大肠外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下动脉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对10具尸体(男性7具,女性3具)的盆腔进行解剖,观察直肠下动脉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关系。结果 在9例标本中发现直肠下动脉,其中单侧为6例(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均存在为3例;共发现直肠下动脉12支,其中10支直肠下动脉起源自阴部内动脉;所有发现的直肠下动脉沿肛提肌表面走行,潜行在膀胱腹下筋膜与盆壁融合的筋膜弓下;6支直肠下动脉在直肠系膜外侧于直肠与肛提肌交界处进入直肠肌层,5支穿过膀胱腹下筋膜脏侧筋膜进入直肠系膜。结论 直肠下动脉是较为恒定存在的直肠血供动脉。直肠下动脉进入直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不经过直肠系膜,在直肠与肛提肌交界处直接进入直肠,一种穿过膀胱腹下筋膜脏面筋膜进入直肠系膜。是否进入直肠系膜,或可作为判断直肠下动脉单、双侧出现的依据。未进入直肠系膜的直肠下动脉,在直肠手术中不会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属遗传性大肠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针对大肠内病变,手术方式主要是次全大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