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CT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误诊为肺癌的PC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轻度咳嗽,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肺部占位,3例有基础疾病。9例均经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其中5例单发结节型,4例多发结节或伴斑片型,均误诊为肺癌。2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确诊PC,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结论 PC的CT影像表现不典型,应注意与肺癌鉴别,怀疑PC时应首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以取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24例均经病理证实的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5 ~ 78岁,平均55.5岁,病理证实其中23例为腺癌,1例为鳞癌;22例为单发囊腔,2例为多发囊腔;囊腔形态4例类圆形,2例椭圆形,20例不规则形;16例囊腔内有分隔,11例囊腔有分叶,11例囊腔病变有毛刺,15例薄壁伴有壁结节,19例囊腔内壁不规则,7例囊壁规整,20例具有血管集束,18例有胸膜牵拉,12例囊腔周围伴有磨玻璃密度影,7例病灶相邻部分伴实性结节.结论 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尤其对含囊腔形态及周围的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孙筱倩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483-1485
目的 探讨病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PET/CT记分对早期良恶性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36例癌前或早期恶性食管病变患者与66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行18F-FDG摄取PET/CT记分,病变评价记分标准:FDG摄取强度低=0、中=1、高=2;FDP摄取表现同心圆=0、偏心圆形=1;FDG摄取能力弥散=0、弧形=1、局灶型=2;CT检查显示食管正常=0、增厚=1、团块=2;部位位于食管近端1/3 =0,中1/3=1、远端1/3 =2.结果 早期恶性病变组FDG摄取强度记分≥2分者15例(41.8%)、FDG摄取偏心率≥1分者20例(55.6%),良性病变组≥2分者12例(18.2%)、≥1分者7例(10.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22,24.18,P<0.01).早期恶性病变组CT检查食管厚度记分≥2分者占22.2%(8/36),良性病变组为12.1% (8/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恶性病变组SUV最大值高于良性病变组(3.3 ±0.9 vs 5.3±4.1,t=11.04,P<0.01).应用局灶-偏心性记分阈≥2分,区别良或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8.3%.结论 FDG摄取能力和偏心率对区别食管良恶性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性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lastic tumor,IMT)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实质性脏器IM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脏4例,脾脏4例,胰腺1例;实性肿块型病变8例,囊实性病变1例;边界不清3例,边界清楚6例。9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异常强化1例,轻中度强化8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廓清1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度幅度降低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7例,分隔强化2例。结论:腹部实质性脏器IM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具有一定特点,病灶出现渐进性持续延迟强化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CTPI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area product,PS)、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指标与胶质瘤级别的关系。方法:未治疗的神经胶质细胞瘤患者24例行CTPI检查,结合WHO神经细胞瘤分级对CTPI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低和高级别肿瘤之间的PS、CBV及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比较,PS、CBV及CBF平均值更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表明,CBV(C-统计值0.930)和PS(C-统计值0.927)区别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细胞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级别组,Ⅲ和Ⅳ级胶质瘤可用CTPI参数区别,PS显示最高的C-统计值。结论:PS、CBV与胶质细胞瘤级别呈正相关,与低级别者相比,高级别的胶质细胞瘤显示更高的PS和CBV;灌注参数,特别是PS,也可用于区别WHOⅢ级和Ⅳ级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膜后IMT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病变最大径3.4~22.0 cm,5例囊实性,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2例内见分隔强化。1例囊性,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周围包膜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IMT具有一定特征,瘤体较大,形态多不规则,囊实性较多见,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持续强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